□倾诉人:玲子(化名),女,47岁
家有老婆婆
她有很多好玩的传说
我老婆婆活了101岁,走的时候面带微笑,脸上原本不多的皱纹也舒展开了。当我这么告诉老公,他说那是我的幻觉,但我确信自己看得真切。
老太太是寿终正寝。她走的前一日,我和公婆去养老院探望,给她带去朋友做的重油月饼,她吃了一小角,还想吃,被公公拦下了,她就说:“我还能吃几回啊?再吃一小角好吧?”
婆婆拿起月饼递给老太太:“娘,您想吃就吃,等中秋节那天我们再来给您送。”
老太太说:“好,俺等着。”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们接到消息:老太太在睡梦中走了。
办完丧事,家人聚在一起,说了些老太太的旧事,都感叹:“她老人家太神了,一辈子没发过脾气。”
对于这点我深有感触,从我嫁进门,每次跟老太太在一起,她都笑呵呵的,连耷拉脸的时候都没有。
我跟老公结婚时,老太太还在老家,公公让二伯带着她提前两天过来。第一次见面,她给了我一个红包,还说:“你真有福,能嫁进俺董家,俺董家的孩子个顶个长得好,个顶个有出息。”
这话让我对她产生了兴趣,再听老公家七大姑八大姨谈论她后,越发觉得她不一般。
老太太娘家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老公公也是家大业大,他18岁还在济南读书时被叫回家中,跟大字不识一个,还裹了小脚的老婆婆成了家。28岁之前,他们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带着三个孩子搬进了一处小院落。老公公学会了种地,还学会了照顾妻子、孩子,只因为老太太还是之前的做派,除了女红,什么活都不会做,也不学。
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养,老太太不洗衣服不做饭,她能做的就是逗弄孩子做做针线。无奈之下,老公公年近六十的母亲也去地里劳动,回到家再喂鸡喂鸭。
好在孩子们都在长大,大姑十几岁就顶替了她母亲的角色,下地喂猪,带弟弟妹妹。家里大的看小的,小的看更小的,也都长起来了。孩子们都长得好看、聪明,大伯在部队时,因为长相帅气、能力出众,被司令员的女儿看中,可老太太就是不同意。两个姑姑都是大美人,小姑还被电影厂看中,也被老太太挡下了。
至于大伯的婚事,很有得说。当年,大伯当兵临走前,家里给说了一门亲,是三代赤贫的农家女,长得不好,但能干。大伯不乐意,可他孝顺,只能订亲。他到部队三年后才回家探亲,而探亲的目的是退亲。他很诚实地跟司令员女儿说了在老家订亲的事,对方没在意,让他好好处理,不要伤了家里的女孩子。老太太一听儿子要退亲,立刻就哭了,说:“咱不能昧良心做事,咱不能对不起红英啊。”
红英就是我老公的大娘。大伯去部队后,大姑出嫁,红英三天两头到未来的婆家,把能干的活都干了。老公公的母亲瘫痪后,红英干脆搬过去贴身照顾。两年间,老人连个褥疮都没有。老人去世时,大伯去西藏执行任务,之后不久回家。面对里里外外忙活的红英,他非常纠结,最后还是把事情说了。
老太太讲了两三年来红英的付出,弟弟妹妹们也只认红英这个嫂子。只有老公公,在大伯离家时叹了口气:“你就权当为了这个家吧。”
多年后,家里很多人都说老婆婆又聪明又自私。因为她知道,如果娶了司令员的闺女,对方绝对不会像红英那样对她百依百顺、孝敬至极,即使老二、老三再娶媳妇,也不会比红英更好。所以,她才用泪水和道德绑架,成功改变了大儿子的选择。
她活到101岁
还真有长寿的小秘诀
也许是家庭环境所致,家里六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很独立,也很努力,长大后都很有出息,这让老太太非常得意:“你们可别觉得俺没用,俺养了六个有出息的孩子,能贡献社会,还能帮助家庭,俺也有份功劳呢。”
我想,她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或许觉得如此就可以安心享用儿女的孝心了。
我这么想,是因为老太太的三个儿媳都说,老太太在孩子身上没出半点力。说归说,但她们都很孝顺,尤其是大娘,从和大伯订婚到去世,老太太一直跟着她,她对老太太的孝顺从来没变样。
大娘走后,老太太在五个孩子家轮流住。轮到我公公这里时,跟她接触多了,我才发现,老人家长寿还真有秘诀,那就是太会爱自己了。
先说作息。早上5时起床,中午睡半个小时,晚上8时上床,天大的事也改变不了她的作息规律。
再说饮食。早餐豆浆或牛奶泡油条,加一个鸡蛋;中午要有菜有肉,专吃肥肉,都吃不多,但必须有,还必须喝一碗汤;晚饭雷打不动的是面条,用清水把面条煮烂,加一大勺白糖,拌匀了吃。不吃零食也不吃水果,因为她从不碰生冷的东西。
大娘还在的时候说,老太太从小就不沾凉水,喝温开水,温水洗脸、洗手、洗脚。我曾纳闷,在农村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大娘说,之前冬天都是老公公洗衣服,后来大姑洗,再后来大娘洗。以前老公公再忙,也会给老太太准备好晚上洗脚的热水。他走后,儿子和儿媳接了班。
还真是,老太太来潍坊住的时候,我婆婆每天早晚会把烧好的热水灌进暖水瓶,送到老太太屋里,供她刷牙、洗脸、泡脚。
我还发现,老太太一年四季都穿棉线袜子,还要穿两双,睡觉也要穿两双,当我问时,她笑着说:“脚暖和了,全身就不凉。”
后来,我从老太太身上总结出一个道理:女人要想身体好,一定要保暖。
遇到年节时老太太在这边,公公的朋友来探望她,都问长寿秘诀,她笑眯眯的,来回就一句话:“好生吃饭,好生睡觉。”
我原以为是她没文化,说不出养生秘诀,后来发现她说得很对,但前提是,得有个好心态。而我没见过比老太太心态更好的人了。
不管是听说还是亲见,老太太大事小事从不往心里去,她信奉“天掉下来自有地接着”,无论事情多大,总会过去。她从不过问儿女的家事,跟她讲什么都说“你们看着办,怎么办都好”。更不挑刺儿,也从不说哪个人不好。不管住在谁家,她大部分时间在卧室里,很少出来,要么在里面溜达,要么盘腿坐床上发呆。大家庭聚会,她也极少说话,但从头到尾都笑得开心……
大伯、大姑去世,二伯、二姑也快80岁了,我公婆和小姑身体不好,老太太99岁时去了养老院。她坦然接受安排,在里面高兴地吃喝,我们探望时,她喜滋滋的,还说大老远的不要我们跑得太勤。
我想,老太太能长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儿女的孝顺,但更重要的是,她真的太会爱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