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由市文联、潍坊日报社、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太行欢歌——陈华山水作品展”,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画都书画院(人民广场西景观塔下西长廊)开展,50余幅太行山写生作品集中亮相。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民 刘燕
展出50余幅太行山写生作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
29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记者走进中国画都书画院看到,50余幅陈华太行山写生作品集中亮相,既有丈八巨制,也有不足三平尺的小幅精品,画面中群山环绕,奇峰突兀,郁郁葱葱,蕴含着无尽的太行风光,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
展厅一角,一幅《千年风雨》格外吸引人的眼球。画面中的松柏高大挺拔,错落有致,表现了一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一幅丈八巨制,也是此次展出的最大作品。”陈华说。
陈华每年都到太行山写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太行山不同季节的风光,群峰峥嵘,苍溪水湍,流瀑四挂,让人不禁深深感叹这座名山大川的万般灵妙。太行山山峰千姿百态,峡谷深邃直立,壁陡无坡,形不成环绕而上的盘山公路,聪明的太行人便将隧洞修成公路,穿行在绝壁上,从而天堑变通途,绝处现生机。这种路若隐若现,如挂壁上,取名“挂壁公路”。
多年来,陈华痴迷于太行山峡谷的幽险,多次游赏,并以“挂壁公路”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精品佳作,如《绝壁穿云雾》《太行天路》等。画面中,群山巍峨耸立,断崖高起,台壁交错,风光独特,意境深远。“画太行山不能只画太行的风光,要通过风光表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太行精神,这也是我多年来坚持写生太行山的原因。”陈华说。
“陈华老师的太行山写生作品,题材接地气,内容丰富,小画虽小但气象大,不管是构思还是细节的处理都很用心,笔墨线条非常精彩,让人眼前一亮。”山东和平友好书画院副院长张广恒如此评价小幅作品《太行日出》。他说,陈华的山水画笔墨浑厚苍茫,传统中又有创新,特别是他每年坚持到太行山写生,这种执着精神很值得同行学习。
连续多年到太行山写生,经历了不少难忘的事情
陈华是潍县名门陈氏后裔,现为潍坊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潍坊北海书画院副院长。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陈华对太行山情有独钟。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都到太行山写生,有时候在山里一住就是半年多,对太行山的历史、文化、人文、风光等了如指掌。每次去太行山写生,陈华都有不同的收获,也发生了不少难忘的故事。
2020年,陈华前后三次去太行山,第三次是12月20日,当时太行山气温低至-20℃。“当时想创作一幅长60米、宽1.5米的太行山春夏秋冬长卷,我虽然每年都去太行山,但冬天来得比较少,那次主要是去看太行山的冬景。”陈华回忆说,他当时入住山里的一个客栈,因为天气寒冷,客栈只有他和画友两人入住。客栈主人非常热情,准备了电热毯、木柴和炉子。头两天房子全冻透了,水管破裂,晚上冻得实在睡不着。早上出门发现瀑布变成冰川,非常壮观。十多天时间里,陈华领略了太行山的冰天雪地,直到把客栈的所有木柴都烧尽了,才不得不返回。“身体虽苦心里乐,为了创作一切都值得。”陈华说。
“连续多年到太行山写生,不仅仅看到太行山的一山一水,更多的是感受其中的人文和历史,这次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太行山写生作品,在国庆节期间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祖国山川的壮丽。”陈华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