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路欣
强迫症被很多人用来调侃自己的小习惯,但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令人极度痛苦的精神障碍,远非“追求完美”那么简单。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冯志娟表示,普通人追求整洁或秩序是出于偏好,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而强迫症患者的行为源于无法抑制的恐惧,他们被侵入性的、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如门没锁好、碰到脏东西会得病等)控制,只能通过重复行为(如反复检查、清洗、排序等)暂时缓解焦虑。
强迫症的核心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强迫思维(焦虑爆发)→强迫行为(暂时缓解)→思维再次出现(更强烈)→行为再次重复……患者往往清楚这些念头和行为不合理,却无法靠意志力停止,陷入强烈的自我冲突和精神消耗。
那么,强迫症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生活的呢?冯志娟表示,首先是时间吞噬,每天花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执行仪式行为;其次是精神折磨,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正常”,产生强烈的羞耻、自责和孤独感;再次是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社交,逐渐自我封闭。
冯志娟表示,真正理解强迫症才是最重要的。随意说“我有点强迫症”,可能会淡化疾病的严重性,让患者更不敢求助,还会加深社会误解,认为强迫症只是习惯不好或性格问题。如果只是喜欢整洁或反复确认,可以说是“注重细节”或“做事谨慎”,把强迫症这个词还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理解与尊重,从停止误用开始。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深受反复念头和强迫行为的困扰,一定要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专家的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