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鲁萍
爱心档案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破解“四多一少”治理难题
9月19日上午11时刚过,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的公益助餐点便热闹起来,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分装饭菜,社区里的老人或自带餐具在就餐区等候,或打包饭菜带回家中。这样贴心的便民服务,正是“益享吾湾”志愿服务的日常写照。
在苇湾社区,“四多一少”(老年人多、残障群体多、低收入人群多、流动人口多、社区资源少)曾是治理难题。如今,“益享吾湾”志愿服务品牌下的“四级联益”体系(社区益湾-网格益坊-楼栋益邻-单元益家),正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力量破解困局。
“益享吾湾”志愿服务品牌自创建以来,通过创新“五社联动 两工同行”志愿服务机制,在志愿服务中注入专业社工力量,逐步形成“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助推社会工作”的互动局面,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联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鲁东大学等10所高校建成潍坊市首家社会工作赋能实践基地,联动243名党员志愿者、397名“三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志愿者,落地“邻智家”助老、公益托管班、“手创幸福助残手工坊”等26个服务项目,破解困境群体难题45个,相关做法入选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典型案例。
暖心故事
托管课堂护成长,手工坊里筑希望
“以前暑假我总是待在家看电视,现在能学书法、练跆拳道,还能和小伙伴一起写作业,太开心了!”说起公益托管班,家住苇湾社区的困境儿童小宇(化名)开心地说。
2024年7月份,潍坊市首家社会工作赋能实践基地在苇湾社区落地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8名实习社工针对社区困境及残疾儿童“看护难、辅导难”的问题,策划了公益托管班。他们招募32名社区志愿者,设置作业辅导、跆拳道、音乐、书法等课程,坚持“零收费”服务。“孩子有人管、有人教,我们上班也能放心了。”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心声。
除关爱儿童外,社工团队还聚焦残障群体需求,牵头成立“手创幸福助残手工坊”。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教残友们做串珠、扎风筝等手工活,社工则负责对接市场渠道,帮助销售作品。49岁的残友刘女士以前因行动不便长期居家,加入手工坊后,学会了扎风筝的手艺,每月有近1000元收入。“现在我每天都来手工坊,既能赚钱又能交朋友,再也不觉得孤单了。”刘女士说。
截至目前,手工坊已帮助26名残友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创业,有效减少了因失业引发的经济、心理危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