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鲁萍
在现代化治理的宏大叙事中,如何温暖而有力地托举每一个微小的个体,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与温度的重要标尺。“益享吾湾”志愿服务品牌,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将专业力量与志愿温情编织成经纬交错的光纤网络,让温暖如阳光般照进每个需要呵护的角落。
曾经,“四多一少”是苇湾社区治理中难解的结。但“益享吾湾”用一张由专业与爱心共同编织的网,温柔而坚定地托起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心理专家上门疏导,到志愿者定期帮忙采购生活物资、打扫卫生,再到“暖冬行动”中一件件棉衣送达,从孩子们开着电视为伴到走进公益托管班畅享缤纷假期,再到手工坊中残友们不仅学会手艺、获得收入,更找到了陪伴与尊严……这些服务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走进了生活的细节里,化解了具体而细微的困难。
而在这背后,是“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的深沉力量。社工带来科学的方法和稳定的支持,志愿者注入热忱的陪伴和邻里的温情。两者如同左膀右臂,协同发力,让帮助更加精准、持续。高校实践基地的建立让这份温暖有了更广阔的源头活水。
“益享吾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温暖的港湾守护每一个需要的人。它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在于高楼广厦,更在于如何对待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而潍坊,正用这样的实践,书写着“志愿之城”的生动注脚——温暖,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织进生活经纬里的光,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