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郭超
中秋节“念月儿”是老潍县传统习俗。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月儿”,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晚辈的祝福。随着时代发展,如今会制作“月儿”的人越来越少。中秋节临近,城区面食手艺人刘祥红早早开启“忙节”模式,她精心制作的四款“月儿”备受市民青睐。刘祥红希望在唤起许多人童年美好回忆的同时,能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月儿”、了解“月儿”。
9月19日,在刘祥红的面食店中,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果蔬调色、和面压制、手工制作……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刚出锅的“月儿”造型别致、颜色鲜艳,浓浓的麦香味沁人心脾。
据悉,传统的“月儿”制作颇为讲究,用白面制作成圆形面饼,面饼中间夹上红枣,最上层面饼捏出小刺猬、兔子、花朵、竹子等作装饰。“月儿”象征着月亮,代表着团圆。“念月儿”结束后,常常是全家一起分享美食、共享团圆时刻。当白面的清香与大枣的香甜混合在一起,咬上一口别提有多好吃。物质匮乏年代,“月儿”成了孩子们最盼望的美食。
刘祥红是潍坊人,从小喜欢“月儿”。她成为面食手艺人后,认为应该为传承民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因此,近年来,刘祥红用创新手法制作“月儿”,为这道传统面食注入新活力。今年刘祥红制作了四款“月儿”,分别为福满中秋、月满中秋、嫦娥奔月、荷塘月色。“不同款式的‘月儿’意义不同,像‘福满中秋’寓意福气满满,‘月满中秋’寓意月团圆、人团圆,‘荷塘月色’寓意和和美美、家庭幸福。我们坚持用果蔬汁调色,就是希望大家吃得美味又健康。”刘祥红说,这些“月儿”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目前订单量增长明显,很多市民前来购买送朋友、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