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1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2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3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4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5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16版:潍坊风筝的传说

妙龄女子情寄风筝

(2025年09月12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妙龄少女盯着掉落的风筝发呆。
  传说有一个书香门第的小姐,极具才情,待字闺中,与夫婿因断线风筝和诗而结缘。新婚夫妇聚少离多,又靠风筝寄托情思。本是一段佳话,然而丈夫见异思迁,妻子因此一病不起,却仍扎制了一组雁阵风筝,此后便香消玉殒。故事的人物原型,据说是清代高密的一名才女。
断线风筝寄托幽情 才子佳人和诗结缘
  有个才子佳人的故事,讲的是一名书香门第的妙龄少女,出水碧荷的模样,天生多愁善感,又极具才情。一天,陪父亲吃了几杯酒,睡意涌了上来,她放下帘栊,准备休息,忽然宁静的小院里“啪啦”响了一声,她起身走到外面一看,一只风筝落到了院子里的杏花枝上,杏花开得像枝头上落了雪,风筝一落下来,震得花瓣扑簌簌往地上落。谁家的风筝断了线呢?
  风筝上画着“仙翁燃藜”的故事,一位少年书生正在夜间苦读,天上的仙翁到了人间,吹亮杖端的火光,为其照亮。说的是古人刘向苦读的故事,分明是放风筝人的志向自述,这风筝怎么偏偏落进了自己的闺中小院?一霎间,喜欢上这只风筝了,她小心地把那只风筝拿了下来。回到屋子里,磨浓了墨,在那风筝上写下一首《咏水仙》的诗句:“轻着单衫绿裙长,盈盈洁质女儿妆。可有水石无尘染,玉盘能擎冉冉香?”
  不知怎的,诗句自然而然就从脑海里浮现出来。小姐轻轻一声长叹,写了又能给谁看呢,可转念一想,风筝断线飘走了,放风筝的人肯定着急,如果随手放走,又说不定会落在他处。想来想去,便让老仆把风筝在自家的后花园里放飞起来,风筝线就拴在大树上,放风筝的人看见,一定会找上门来的。
  没过几天,老仆拿着风筝进来说,有人来认风筝了,不过对方说,把这风筝送给小姐。说小姐那诗写得好,人家还了一首,也写在了风筝上:“情丝寄纸鸢,托风诉心恋。鸢栖红豆树,相思落片片。”
  小姐脸上霎时飞起了桃花般的红云,幸好老仆不识字。老仆转身走了,她还愣愣的,寻风筝的怕是个书生不成?往后的日子里,她经常呆呆地对着那风筝出神,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她一个也没听见?
  那天,小姐正独自在台阶下徘徊着,小弟拿着另一只风筝走进来:“大姐,咱们后花园里又落下了一只断线的风筝。”她心头一紧,差点叫出声来。风筝上画的是一株梧桐、一弯秋月,上面题写了古人的诗句:“碧落方秋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她一下把风筝紧贴在心窝上,羞红了脸。说媒的人第二天就到了,未来的夫婿正是放风筝的那位少年书生。
  二人终成眷属,伉俪情笃,柔情缱绻,偶然小别,闺中少妇,相思难抑。
新婚久别诗寄相思 竹报升平难抑忧愁
  可是,好景不长,在父母的严厉督促下,少年泪别新婚妻子,到京城里的太学去读书了,转眼就是三年,虽然书信往来,人影却只能在梦里相见。
  柳绿树梢,杏红枝头,又是清明放风筝的时节,再也抑制不住满怀的思念,她打算给丈夫寄去一只风筝,并在风筝上做画题诗。
  正想着,忽然耳边响起了呢喃的燕语,一对燕子落在了梁间,就画这燕子吧。再把自己去年秋天写的那首《送燕》诗题在上面:“深秋燕子去何忙,别主依依绕画梁。最是香闺多寂寞,呢喃细语似商量。”这一来打动了丈夫的乡思,几天过后,大门前响过了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丈夫从京城回来了,还带回了春闱报捷:考中了顺天府的举人。他当然没有忘了日夜思念自己的妻子,带回一只扎制精巧的风筝,名为“竹报升平”。
  家里忙着贺客盈门张灯结彩的时候,女子却有些淡淡的隐忧,仕途通达,夫贵妻荣,是天上的一缕浮云,她只深恋着丈夫,唯恐再次别离远行。她和丈夫到城外踏青,当那只“竹报升平”升上天空时,隐藏着的“消息”机关一启动,一串爆竹垂了下来,刹时间火星闪闪,竟噼里啪啦炸得声响迸脆,纸屑纷飞,炸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眼看要烧到宝瓶,火星却坠了下来,一片片牡丹花瓣随之飘飞。
  风筝线断了,宝瓶飘飞得没了踪影。面对热闹的风筝,女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夜晚,夫妻二人共对着滴泪烛火,她眼神幽幽地望着丈夫:“我真担心风筝上的那只宝瓶预示着我的命运,暂时花团锦簇的热闹,然后就成了天空中孤独的一片云彩。知道吗?5岁的时候,父母为我改了乳名叫‘宝瓶儿’。”
遭受冷落一病不起 扎制雁阵题诗成绝笔
  女子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丈夫还没有真正走上仕途的台阶,只在家等待着“出缺”铨选,就开始出入戏院青楼,把一往情深的妻子冷落在家中,三妻四妾虽还没有娶来,但已屡现端倪。女诗人病了,竟然一病不起。可她还是强作笑容对丈夫说:“如果活到明年清明,我一定要扎一只雁阵风筝,一队迎着春天在天空里嘹唳高飞的雁阵。”清明到来,女子果然扎制好了一长队的雁阵。这样的风筝在扎风筝的行家里手那里叫“串子”,女子的雁阵“串子”上多了一片天空的白云,题着诗句:“独对寒烛百感生,霜天嘹唳雁魂惊。夜来时有归乡梦,闻听爷娘唤乳名。”
  题完了诗,女诗人香消玉殒。这只还没走进春风里的风筝,预示了女主人的命运。数一数,恰好是24只大雁,这一年,女主人恰好在人世走过了24个春秋。
  这故事的原型传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位高密县的才女。她是怎样走进风筝故事的,谁也不知道。但扎了一辈子风筝的老艺人却因这个故事坚信:风筝预示着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