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三遗迹探寻记·寒浞冢

11版:三遗迹探寻记·寒浞冢

12版:三遗迹探寻记·张面河

13版:三遗迹探寻记·张面河

14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15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16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多处古地名与姜尚有关

(2025年09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流文化遗址
  南溪垂钓附近有多处古地名与姜太公有关,可以与方志记载呼应佐证。考古发现,北流遗址有大量暴露的西周时期的墓葬、窖穴、房基等居住遗迹,“商末周初的古地名与遗址的文化性质基本相符”。由此,南溪垂钓不只是一处传说景观,它或许与姜太公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
姜太公南溪垂钓 附近地名有呼应
  姜太公“渭滨垂钓”的典故家喻户晓,但钓台究竟在何方,版本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在黄河最大支流陕西渭水的一条支流——磻溪(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多种文献中皆有太公垂钓于磻溪的记载,于是又有“磻溪垂钓”的叫法。
  潍邑的南溪垂钓是何来历呢?南溪既然称为渭溪,就一定与姜太公有文化关系。正如康熙年间的潍邑乡绅、《潍县志》主纂陈调元在《南溪垂钓》诗中叹问:“不是渭滨不磻溪,如何此地有钓矶?”
  《史记·齐太公世家》、乾隆《潍县志·古迹·营邱城》、民国《潍县志稿·通纪·周》等文献记载:姜太公是东海边(今日照)人,周武王称王后,攻灭斟鄩,封他于潍邑治所南二十五里的营丘(一作“营邱”,今属昌乐县),为齐国初都。姜太公有征伐大权,他驱逐莱夷、吞并周边,教化百姓,大兴商工渔盐之业,建立了富庶强大的齐国。
  《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七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1997年《坊子区志·穆村镇》载:“很早以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夏属斟鄩国,商属营州莱国。”
  再据以上两种史志记载,潍水(汶河)支流的渭水溪一带正属斟鄩之地,那么,姜太公在斟鄩潍地作战、生活、经营齐国留下的痕迹必是颇多。
  方志对于南溪垂钓、太公堂和渭水溪皆源于姜太公的记载,言之凿凿。据此分析,姜太公来过南溪,或许是方志记载的早期“避纣隐钓于此”;亦或是初建齐国时用兵作战,在驱赶莱夷过潍河、胶莱河时,姜太公选择渭水作为大本营,运筹帷幄。此处水源充足,河谷丘陵能藏千军万马,最宜军事。因为先有“磻溪垂钓”的典故,后世就把太公来过的南溪叫做渭水溪,将北流村的钓鱼台称作姜太公钓鱼台了。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早在元朝的《洞灵观记》对于渭水就有记载:“(太公堂)西依于渭,太公垂钓之津。”此时,始称渭水。
  在南溪垂钓附近还有多处古地名与姜太公有关,可以与方志记载呼应佐证。
  首先是吕望。北流村在明、清两朝皆隶属永丰乡吕望社(又作“吕王社”);钓台以东有太公堂、太公堂山、太公堂村;太公堂以东有尚庄;渭水溪上游有车留庄;北流村“牙侯座台”以南有一条支流叫马家沟,相传原是姜太公王后马氏娘家的居住地,等等诸多。
考古发现北流遗址 东半部为西周时期
  1980年,北京大学文物系和潍坊市文物部门组成文物普查组,在北流村钓台和“牙侯座台”附近发现了文化遗址,发掘出与姜太公同时期的大量文化遗迹。
  1997年版《坊子区志·文化遗址》记载:
  “北流遗址位于穆村镇北流村东北200米,渭水河南岸。遗址东西长720米,南北宽540米,面积154800平方米。遗址北面和东面紧依胶济铁路,距北流车站约200米。弯曲的渭水河从遗址北部流过,马家沟自南而北汇入该河,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其文化性质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周代早、中期文化。
  东半部分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约49200平方米。地势南高北低,高出渭水河面约5米,西、北、东三面均为断崖。主要以西周文化为主,下层尚有岳石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文化层平均厚1.5米,蕴涵丰富,为西周居住遗址。暴露遗迹有墓葬、窖穴、房基等。采集有鬲、簋、豆、罐,陶器残片等文物。
  西半部分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60米,面积105600平方米,文化蕴涵以大汶口文化为主,西周文化次之,文化层厚0.7米—1.5米。暴露有墓葬、房基、窖穴等遗迹。采集有鼎、罐、杯等文物残片。东、西、北三面皆临河崖。
  遗址面积大,蕴涵丰富。商末周初的古地名与遗址的文化性质基本相符,对研究潍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近些年来,北流遗址陆续有青铜斧、刀币等文物出土。2018年10月,公布为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考古发现证明了吕望、尚庄、太公堂、渭水溪、南溪垂钓等,这些古地名的来历皆有历史根据,最起码是姜太公同时期的人曾在这里居住过,难怪方志记载“周太公曾钓于此”。而乾隆《潍县志·南溪垂钓图》中画的那一片坟地,极有可能是指向此处的古墓群。
  通过对文献记载、民间口传和考古发现三重证据分析,潍阳十景之一的南溪垂钓(俗称北流钓鱼台),是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不只是一处传说景观,它或许与三千多年前西周开国元勋、齐国始祖、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太公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关系。
名胜古迹犹存 文旅开发前景光明
  如今的南溪垂钓,仍旧是常年溪水潺潺,白鹭点点,跌瀑飞雪,风物怡人,是垂钓绝好去处,是潍阳十景中留存最自然、最原始、最有历史故事的名胜古迹,文旅开发空间很大。
  康熙《潍县志·潍阳十景小记》是知县侯抒愫(河南人)所写,他感叹道:“余令斯邑,于政暇揽胜,念胜概遗迹有湮没而不彰者,守土者之责也,故表而著之,以示来兹。”
  这位地方官对于当地名胜古迹罕有人知的状况深感有责,于是亲自作记“表而著之”。笔者亦有感而发:
  探寻名胜,正清秋,三五文朋同顾。如此小溪曾托迹,纬地经天人物。野草参差,乱石横卧,碧水东流去。悬崖跌瀑,太公垂钓斯处。
  遥想先圣当年,开周八百载,启文连武。虎略鹰扬平牧野,又作《六韬》绝著。九合诸侯,渔盐千代利,遗风齐鲁。萧条僻壤,如今谁谒怀古!
  本期图片由梁化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