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面河曾发生多次水灾,清道光年间《勒碑刻铭》古碑记载一次水灾和一场水灾官司,碑文诠释、佐证了南、北张面河的渊源关系。从受灾村庄位置分析,张面河的流径基本明了。碑文警告世人,不得擅自掘毁旧河道,以防水患。而根据客观分析,这次张面河洪灾与浞河洪水有关。
古碑记载张面河洪灾 警告不得擅掘旧河道
据文献记载和沿河居民口传,张面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灾,相传仅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即有两次,河水暴涨,两岸漫溢,才称之为“涨面”。记载最清晰的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一次张面河洪灾,至2018年夏天时,在张面河的源头河南头村昌盛桥上,尚遗存一通《勒碑刻铭》古碑,记载了清朝道光年间的一次水灾和一场水灾官司。古碑横立在桥头,做了护栏,碑文比较清晰,只是下方有一行文字被水泥覆盖。
勒碑刻铭碑文
潍城东南乡二十五里有河南头庄,为涨面河发源古迹,相沿数世,居村不下万家,傍堤结舍,从无水患。不意,有段尔庄洼堐居民于道光二十四年五月间,私将涨面河源由河南头庄傍段尔庄洼处,断挑水沟一□□三里余,□六尺,掘毁旧迹,放诸洼水入涨面河口,以致水不能容,冲渰近河村十余处,下流四十八村皆被害,房屋产蓄漂溺不堪。于是,诸村各具呈禀。蒙何县主亲□勘验,立即面谕:填塞挑沟,由旧安□□时。沾被仁德,不胜感激。今刻石志之,载明批示:“查该处水沟,业经本县于勘验水灾之便,顺道验明,饬令分别填塞,尔即遵照安业,毋庸再讼,公阖碑垂庶来者,知□挑新沟私毁故迹,永以为戒云。”
计开被害庄村:三官庙、王家油房、丁家油房(丁家)、马家庄、坡(泊)子庄、鲍庄、河北庄、河南张庄、南胡住、北胡住、田家庄、黄叶楼、刘家庄、金马庄、赵疃、十里堡、小住茂、天齐庙、杜家住(朱)茂、沟东住茂、沟西住茂、陈家官庄、郭家官庄、雷家庄、东寺夹庄、西寺夹庄、南平望(旺)、北平望(旺)、前掌(仉)庄、后掌(仉)庄、刑(邢)家东庄、季(纪)家东庄、窦家东庄、南庄、东院上、五里埠、元(袁)家埠、南柴埠营、北柴埠营、南张氏庄、北张氏庄、分营埠(备注:以上共42个村名,从碑文排列方式分析,下有6个村名被水泥覆盖)
仝立石
以上碑文记载,道光二十四年农历五月间,段尔庄(今高新区新钢街道向阳村)住在低洼处的居民们,私自开掘了一条自段尔庄到河南头村的水沟,长3里多,宽6尺,用来排泄村里洼处的积水,结果改变了地表水的流向,大雨时,引起张面河水灾,殃及下游沿河48个村庄。受灾各村都呈交诉状告到县里,何知县亲自沿河勘查,查清了案由,当面命令段尔庄居民回填水沟,恢复旧河道,并下令受灾各村的居民安心生产生活,不要再行诉讼,下令刻碑记载,警告人们以后不得擅自掘毁旧河道,永以为戒。
辨认受灾村庄位置 确定张面河流径
河南头的这通古碑,对于研究张面河的历史十分珍贵,它留存了张面河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文地理信息,诠释、佐证了南、北张面河的渊源关系。借助碑文记载,从已经辨认出的42个受灾村庄位置分析,张面河的流径基本明了。
当年洪水自海拔高度80米的河南头村向北一泻而下,因为落差较大(自河南头村至鲍庄落差为每公里6米多),流速迅猛,洪水到达鲍庄时,一部分流入西北方向的分支,奔向虞河入口,造成了沿河的三官庙、河北庄、南北胡住、黄叶楼等村庄受灾;而大部分洪水则自鲍庄一直往北下泄,一路扫过金马庄、辛(新)庄、朱茂等村,流至寒亭二十里堡一带,汇入北张面河干流。由于再往西北地势变得平缓,落差不大,洪水又遭到北张面河水流的横截,加之此时的浞河也是水满为患,于是导致了北张面河洪水四处漫溢。从十里堡也受到冲击来看,很可能出现了洪水向十里堡方向倒灌的现象。结果造成鲍庄以北沿河的东西金马庄、几个朱茂、南北平旺、前后仉庄、东西寺夹庄,甚至是更远的季(纪)家东庄、南北张氏、南北柴埠营等村庄都遭了洪灾之祸。
参看《1934年张面河示意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受灾村庄的分布情况。
客观地讲,这次张面河洪灾与浞河洪水脱不了干系。正如1974年的“8·13”浞河洪灾,是浞河、张面河的洪水汇于寒亭,造成了北张面河以北、虞河和浞河之间,成为一片汪洋,灾害都归咎于段尔庄挑沟引起也实属有点冤枉。
2004年版《寒亭区地名志》在《自然地理实体》一章中,对于北张面河没有单独记载,在开元街道村庄中记载:“王家朱茂,因村东有一条大沟又得别名为沟西”“胡家朱茂,因村西有条大沟故取村名为沟东”,这里所说的“大沟”就是自清池镇鲍庄至寒亭二十里堡的北张面河支流。这清晰的表述,与河南头古碑的记载互相印证了南、北张面河的渊源关系。
另外,从碑文记载分析,“张面河不大,一淹十八个村”这句俗语中所说的“十八个村”,应是“四十八个村”之讹传,而这句俗语的出处,也源于碑文记载的本次水灾。
张面河为两河支流 现已开发为沿河公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张面河的查考得出如下结论:
张面河是一条季节性、雨源型小河,源委都在潍坊城区的东部。以前,发源于坊子区沟西乡河南头村的水流(大多是季节性地表水),向北流至清池镇鲍庄村时开始分流,一部分流入南张面河,西北汇入虞河;一部分向北汇入北张面河干流(大路沟),再流向东北汇入浞河。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和河流改造,才形成了张面河的现状。河南头一源,不再流入北张面河。
北张面河由于季节性太强,干流即为汛期的临时排水沟,所以给人印象不深,方志均无记载,只有寒亭区当地的文献有些许记载。
张面河不只是虞河的一条支流,也是浞河的一条支流,现在的北张面河是,从前的南张面河也是。
浞河在潍北农场四分厂汇入虞河,南、北张面河的水流得以汇聚、殊途同归。
南、北张面河的源流和文化在历史上都是相通的,有久远的历史渊源,认为它们是潍县域内重名的两条河流是错误的。
如今的张面河,无论是坊子区、高新区、奎文区还是寒亭区段,都已经改造美化完毕,既承担着重要的防汛、排污功能,又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沿河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