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人文潍坊

10版:三遗迹探寻记·寒浞冢

11版:三遗迹探寻记·寒浞冢

12版:三遗迹探寻记·张面河

13版:三遗迹探寻记·张面河

14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15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16版:三遗迹探寻记·南溪垂钓

寒浞开疆拓土建大寒国

(2025年09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亭云台山庙寒浞爷塑像
  寒浞冢(摄于2012年)
  寒浞冢(摄于2022年)
  在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东冢子后村南5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墓冢——夏寒浞冢。根据史书记载,寒浞曾是古寒国国君之子,辅佐后羿代夏执政。传说他杀掉后羿,扩充疆域,建立大寒国,后因少康中兴而灭国。寒浞是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寒浞冢更是给人神秘莫测之感。
来历位置见诸方志 只字片语勾画轮廓
  在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东冢子后村南5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墓冢——夏寒浞冢。关于寒浞和寒浞冢、寒国,在历代方志中皆有记载。
  康熙《潍县志》中载:“古寒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古寒国。浞封此。”
  乾隆《潍县志》中载:“寒浞冢,在城东三十里,冢高三四丈,广数百尺。”
  民国《潍县志稿》中载:“夏寒浞冢,在城东三十里第六区冢子后庄南,高三四丈、广数百尺。按:《寿光志》云,寒浞冢在斟灌故城东北隅百步许,寒浞意为伯靡所杀,遂瘗(yì)于此。然与古籍无征。若云伯靡杀浞势必肆诸市朝,安能为之起冢?即有,当系京观。然则此冢亦一京观也。抑或寒后伯明氏之冢,未敢臆断。”
  民国《寿光县志》中载:“寒浞冢,在斟灌故城东北百步许,按《竹书纪年》夏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帅师灭斟灌。二十八年,又使其子浇弑帝。伯靡出奔鬲。自鬲帅斟灌斟鄩(xún)国之师以伐浞。意浞为伯靡所杀,遂瘗于此也。”
  民国《潍县志稿》中载:“寒,伯明氏。寒,妘(yún)姓,可考者自伯明始。二世浞,以叛逆国除。”
  光绪《潍县乡土志》中载:“寒亭镇即寒浞国遗址。”
  光绪《大清一统志》:“(寒浞河)在潍县东北三十里,源出车留庄,北流寒亭西入海。唐置寒水县,以此名。”
  乾隆《潍县志》:“(寒浞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河有两源,其西南一源出杨家庄,其东南一源出赵家庄。至仓上庄二水合流为浞河,绕寒亭而北,由容安入海。夏立寒国,故名。”
寒浞建大寒国 寒亭之名始自新莽时期
  根据《左传》《竹书纪年》《史记》等重要史典与以上所列方志记载,我们得知以下历史和地理信息:
  大禹治水,疏浚潍、淄以后,潍水以西的平原上建立了四个古方国,叫斟鄩国(今高新区、坊子区和安丘北部一带)、斟灌国(今寿光市东部一带)、三寿国(亦作王寿,今潍城区和昌乐县东部一带)和寒国(今寒亭区、滨海区一带)。
  在夏朝初期的夷夏民族斗争中,东夷民族领袖、有穷国(位于今德州一带)的国君后羿,乘夏王太康(大禹之孙)荒废朝政、失去民心之际,成功夺取了夏政权,流放了太康,从此“代夏执政”30年(另有史学家将后羿、寒浞代夏执政时期统称为“有穷朝”,共约90年)。十年后太康死去,后羿另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傀儡夏王。仲康13年后死去,他的儿子后相又被立为傀儡夏王。在此期间,后羿始终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执政九州。
  寒浞(生活年代距今约4000年)是古寒国国君伯明之子,因少年叛逆被驱赶出寒国,投奔了后羿,辅佐后羿代夏执政。后羿重用寒浞,委以相任。夏后相八年,后羿被杀(一说被寒浞所杀,一说被家众所杀),寒浞继承了后羿的有穷国和妻室,由一国之相升为一国之君,继续“代夏执政”,继而建立了大寒国。当地文史专家谭家正研究认为:大寒国的势力范围是最初寒国的14倍以上。20年后,寒浞派长子寒浇攻灭斟灌、斟鄩等方国,杀掉了傀儡夏王后相,自己真正成为了“九州一帝”。寒浞封寒浇为过国(今莱州境内)国君、封次子寒豷(yì)为戈国(今河南境内)国君。
  浞河,古称寒水,因流经古寒国国都(今寒亭区城区一带)而得名,唐朝曾设置寒水县,后人为纪念寒浞,将寒水改称寒浞河,简称浞河。
  寒亭之名始自新莽时期。据史料记载,新朝皇帝王莽崇古复礼,“凡古国皆立亭,且崇其封识”,即在古国遗址建立纪念亭,并加高封土突显标识。斟鄩国原有斟亭,斟灌国原有灌亭,过国原有过亭。
  清朝中期的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阮元写有《寒亭诗》:“五千年下读遗经,潍水桥东马暂停。海右无如此间古,斟鄩亭北有寒亭。”
少康复国夺回夏朝 年迈寒浞殒命处成疑
  夏王后相被杀时,他的妻子后缗(mín)已经怀孕,幸得从墙洞中逃生。后缗生下了后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成,卧薪尝胆准备复国。40年后,在夏朝遗臣伯靡的辅佐之下发动了复国战争,利用“谍浇”“诱豷”等手段,杀死寒浇、寒豷和寒浞,最终将大寒国(有穷朝)攻灭,夺回了夏朝的江山,历史上称作“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从后羿寒浞代夏执政,到少康复国,前后约90年,夷夏群雄逐鹿,是一段十分精彩传奇的历史。
  因为年代久远,这段历史相关记载甚少,寒浞是备受争议的人物,多数史书称寒浞为篡逆之权臣。然而寒浞也颇有作为,他是潍坊历史上唯一一位帝王级的历史名人,他如同有穷后羿一样,是东夷民族杰出的领袖,与后羿先后领导了东夷族与华夏族长达百年的斗争,促进了夷夏民族大融合。
  现有的文献记载足以证明,今寒亭之域就是夏初的古寒国,“寒”作为地名已经沿用了4000年以上,寒浞就是古寒国人士等等,这些自古至今均无争议。至于寒浞在何地被杀,史典未见明确记载,但分析当年少康攻灭大寒国时,寒浞的长子寒浇在过国被杀、次子寒豷在戈国被杀,年迈的寒浞极有可能是在大本营寒国国都(今寒亭城区)被杀。也正是基于此,在寒亭之南才有了偌大的寒浞冢,而寒浞冢的来历却是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