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玩耍时,喜欢将小物品塞入耳内,玻璃珠、橡皮擦碎片……临床中发现的掉进耳朵里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一旦掉进耳朵里,该如何处理呢?
外耳道异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及非生物性等3类。
动物类 蚊、蝇、蟑螂、飞蛾、蚂蚁、蜘蛛等可能进入耳道的昆虫,多在夜间睡觉等情况下偶尔飞入或爬入耳内,引发各种症状。
植物类 稻谷、麦子、豆类、玉米、花生、小果核、决明子等种子类及小块状的植物茎秆。
非生物类 棉签、小玻璃球、火柴棒、纸团、铁屑、小石子、纽扣电池等,孩子在玩耍时会好奇塞入耳道。
进入外耳道的异物根据大小、形状、位置、种类不同,所导致的症状不一。小而无刺激性的异物一般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可能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活昆虫等可在外耳道内爬行而引起剧烈耳痛和耳鸣,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植物类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引起植物性炎症和刺激或压迫外耳道,有胀痛感。异物位置越深,症状越明显,靠近鼓膜的异物可压迫鼓膜,发生耳鸣、眩晕,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损伤。
外耳道异物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活昆虫等异物 可先滴入甘油或食物油将其淹毙,或用2%丁卡因、70%乙醇或对皮肤无毒性的杀虫剂等滴入,使其麻醉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也可在暗室中,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以光亮贴近耳道将昆虫诱出。
圆形光滑的异物或谷物 可用刮匙或者耵聍钩顺着间隙越过异物后方,轻柔地将异物向外取出,或用带负压的吸引管将其吸出。
已经泡胀的植物性异物 应先用95%乙醇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后再行取出。对于易碎的异物,也可分次取出。
细小而轻质的异物 可用冲洗法冲出,冲洗时不能正对异物冲洗,避免将异物冲入更深处。
冲洗法禁忌证:合并中耳炎,鼓膜有穿孔者;鼓膜被异物损伤穿孔或合并中耳异物者;植物性异物(如豆类)遇水易膨胀者;尖锐多角的异物;石灰等遇水起化学反应者。
当然,以上解决办法仅供紧急参考,最稳妥的做法是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