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脚脖子总是疼
小心后踝撞击综合征

(2024年07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今年58岁的孙女士是一名超市销售,平时工作走路较多,她的右脚脖子后面反复疼了两年多,吃药、扎针、热敷等各种保守治疗都试了一遍,效果仍不理想。直到后来严重影响日常走路了,这才来到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关节骨科门诊就诊。入院后,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关节骨科足踝外科专业组组长韩冰带领团队为孙女士做了全面的检查,确诊为后踝撞击综合征。随后,团队为孙女士实施微创关节镜下右踝关节三角骨切除术。术后,孙女士行走疼痛明显缓解。
  韩冰表示,后踝撞击综合征指的是踝关节跖屈时胫骨后部和跟骨之间的解剖区域受压(胡桃夹效应)导致的疼痛,属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一种。与足跖屈动作密切相关,最常见于芭蕾舞者,其他还可见于一些长期从事相关运动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后跟部疼痛,尤以踝关节跖屈(踮脚尖)时疼痛明显,常伴有踝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跖屈。查体时后踝部触痛,偶尔可触到软组织肥厚。最初休息后症状缓解,常于恢复活动后症状再次出现。
  韩冰表示,后踝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大致分为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骨性撞击常见于分离的距骨后三角骨综合征、距骨后突过长及距骨后缘骨质增生,引起踝关节跖屈过程中胫骨后唇与跟骨相互撞击,使位于二者之间的三角骨、过长的距骨后突或骨刺受到挤压或触及其后方的关节囊而产生炎症,出现后跟部局限性疼痛、不适等症状;软组织撞击主要由拇长屈肌肌腱炎、后胫腓韧带下部分、横韧带、后踝间韧带的撕裂或肥厚增生而导致。临床中,骨性撞击常见,约占80%。软组织撞击较少见,但骨性撞击伴发软组织病变不少见,约占30%。影像学检查中,X线检查是首选,可显示距后三角骨形态。磁共振是诊断的有效手段,可发现伴发的滑膜炎、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等。
  韩冰提醒,早期首选非手术方法治疗,目的是减轻后脚踝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非手术疗法有:制动休息、物理疗法、非甾体类消炎药、局部封闭治疗、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训练等。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并且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时,需要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