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老年人骨折危害大 日常防护很重要

(2024年03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气变暖,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逐渐增多。老年人是骨折的高发人群,在踏春游玩的过程中,要当心磕碰,避免发生骨折。3月24日,潍坊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孙学成针对老年人骨折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骨折后的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
  前段时间,78岁的市民王先生出门遛弯,下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髋部骨折。王先生受伤已经一个多月,还在家卧床休息,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当时下台阶时踩空了,以后出门可得小心了。”王先生说。
  孙学成表示,如果老年人不慎摔倒,着地的瞬间力量非常大,身体一些部位容易发生骨折,比如腰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等。此外,撑地的肢体也容易发生骨折。如果手腕撑地,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甚至手腕骨折。如果发生侧倒,上肢的大臂、小臂,甚至肩关节、锁骨都可能发生骨折情况。
  如果老年人不慎骨折,长时间卧床容易产生褥疮,以及引发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还可能出现脑梗塞、心梗或肺动脉栓塞的情况,影响老年人的寿命。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骨折后可能导致愈合期延长,甚至不能愈合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容易导致骨折部位钙质流失,进而出现骨质疏松和全身部位疼痛的症状。
  孙学成告诉记者,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最大,因为一旦发生髋部骨折,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治疗难度较大,不易恢复。髋关节骨折的并发症主要有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大面积的褥疮。长期的平卧会导致肺部肺泡内痰液的淤积,而肺脏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痰液一旦淤积容易诱发肺内感染。另外,长时间的卧床也会导致肺部水肿、瘀血,从而加快痰液的形成和淤积,加重感染。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咳痰越费力,一些体质比较弱的老年人,甚至存在呛咳导致死亡的风险。

加强体育锻炼,做好日常防护
  孙学成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我防护,防止摔倒发生骨折。走路时注意观察路面状况。上下台阶时,腰部、双膝微曲,降低重心,双足底尽可能多地贴近地面,交替蹭行。如果路面较滑,应小步慢走,身体重心落在前脚,身体略向前倾,走路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以保持重心稳固。
  除了增强防跌倒意识,家人也要精心照护老人,从行、动、坐、卧等方面防止跌倒的发生。当发现家中地面有积水、油渍或者堆放杂物时,要及时清理,防止老人摔倒或被绊倒。
  如果老人不慎摔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轻对身体的伤害:摔倒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降低重心,将身体收缩、蜷起来;老年人要有保护重要部位的意识,因为摔倒时有可能会磕到头;摔倒时尽量不用脊柱、髋关节支撑,手、脚等部位的承受力量相对好一些。
  此外,老年人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增加应对意外的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