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并与人体腑脏的气血运行相结合。十二时辰中,人体气血循行流注,盛衰开阖有时。遵循子午流注规律,有益于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对此,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海霞和主治医师王爱菊给市民谈谈“巳时养生”。
巳时(9时-11时)脾经旺盛。早饭在这个时间段开始运化。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所以护好胃是养好脾的前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巳时健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多运动 脾主肌肉四肢,久坐易伤脾。因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促进脾经的气血运行,对醒脾健脾也有一定的作用。
多欢笑 “脾在志为思”即思虑易伤脾。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很重要。生活中多欢笑、少忧郁,可以多听一些音乐放松心情,早上宜听轻快音乐,中午宜听舒缓音乐,晚上宜听悠扬音乐。
多按摩 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类常用健脾方法,如饭后摩腹、按摩足三里等,既简便又容易掌握。平常多按摩身体穴位,对改善脾胃虚弱、促进脾胃健运很有好处。
脾经旺,则消化吸收好,工作学习效率也高;若脾失健运,会有纳呆、腹胀、泄泻、消瘦,甚至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表现;若脾气不升,会出现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繁等症,易形成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若脾失健运,会产生水液化生障碍,使得津液不足,从而导致机体失润;若水湿困脾、水液停聚致水湿痰饮,可能出现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横跨多个时区,不在东八区的朋友们,在按照时辰养生保健时需根据时差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