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春捂”讲究多
关键要捂对

(2024年03月2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中医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那么,春分节气后真的需要“春捂”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城区人民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姜伟。
  姜伟表示,春分后白昼变长,人们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适当早起,不要赖床。春分后虽然天气日渐变暖,但昼夜温差较大,且不时会有寒流侵袭,因此需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主要是头部和足部。而且“春捂”的原则更多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要适时而为,不分温度地捂,会适得其反,对身体无益。一般来说,当气温低于15℃时可以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适当减衣物。此外,还需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如果捂的时候没有出现口干咽燥、大汗等,即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也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自己捂出了汗,即使气温没有达到15℃,也应该考虑适当减衣物。总的来说,“春捂”要依情况而定,衣服一定要慢慢减,不能骤减,但也不能捂过头,当气温连续一周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春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