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梦中的芙罗拉

(2023年11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轻舟

  被几幅画惊艳到,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展厅里。无论是高贵典雅的《高特卢夫人》,还是温润知性的《温特姆姐妹》,都带着无可匹敌的魅力,在大师巨作如林的大都会卓然出尘,夺人眼球。
  它们的作者是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萨金特从小多才多艺、聪颖过人。他有潇洒恣肆的父母,父亲是美国费城的一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名水彩画家,他们热爱艺术,游走四方,萨金特正是他们旅居“艺术之都”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出生的。
  萨金特沉迷读书且博学多才,所受教育基本是随父母周游欧美,在大自然、博物馆和教堂中完成的。除绘画之外,其音乐和文学方面也颇具造诣。他自信、精明、通透,精通英、法、德和意大利语,可谓顶级的“多边形选手”,乃智商、财商、情商兼具的“三高”大师。
  萨金特终身未娶,他把毕生精力和学养都投身到他热爱的绘画事业上,一生画了900多张油画,其中肖像画500多张,且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作为一个活跃于欧美的肖像画家,他以出神入化的技艺、幽默风趣的谈吐,出入于上流社会,用他自带“美颜滤镜”的手,为名流、贵妇们画肖像,让妩媚的更妩媚、让端庄的更端庄,让智慧的更智慧、让威严的更威严。一时间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一幅萨金特为自己画的肖像画为荣。他还画了2000多幅水彩画以及不计其数的素描、速写作品。
  在法国期间,他的精心之作《高特卢夫人》因一根滑落的肩带而遭遇讽刺、嫉妒、挖苦,高傲的他决定移居英国。于是,他画了《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花》(174cmX153.7cm)作为他定居伦敦的“投名状”,这幅带有浓郁诗情的梦幻作品,被称为“英国小夜曲”,以至于展出时人们赞叹说:“它是那样光彩夺目,以致周围其他画作黯然失色。”这幅表现瞬间光影的最著名的油画,让他再次声名鹊起。
  暮色笼罩下的花园里,康乃馨、百合、玫瑰正在盛开。花丛中两个天使一样纯真的小女孩,正垂首低眉点燃手中的纸灯笼,灯笼之暖辉映着孩子脸庞的红晕,裙之白、百合之白,与粉色玫瑰、淡黄康乃馨形成悦目的冷暖对比,黄昏朦胧的天光让整个花园显得神秘莫测。树叶、草丛参差错落,复杂多变又遵循内在的秩序,原本简单的色彩在光影变幻中微妙而丰富起来,画家整整用了两个夏天才把画完成,以印象派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梦境般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
  画名来自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曲《花环》,歌中问道“你是否看见我的芙罗拉经过这里?”唱和之词是“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两个“百合”音节绵延往复,让画的意蕴有了无尽之意。
  “芙罗拉”在罗马神话中是花神的意思,也许萨金特在趁着暮色描摹两个女孩儿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俏皮纯真的花神的影子吧。
  难怪,百余年后看见这幅画,还让人忍不住喃喃自语:原来,这就是我梦中的芙罗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