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公益广告

16版:光影记录

爱心豆腐坊“以卖养赠”
请村里老人免费吃早餐

(2023年11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1月13日清晨时分,青州市高柳镇许王村的爱心豆腐坊内香气四溢,6时许,村里的老人陆续前来领取免费早餐。一杯豆浆、一个鸡蛋,看似平平无奇的搭配,却承载着满满的关爱。今年重阳节,许王村的爱心豆腐坊揭牌成立,采用“以卖养赠”的独特经营方式,为村里8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早餐,为高龄、独居老人的晚年幸福加码。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沁
村里开起爱心豆腐坊,赚钱给老人发福利
  11月1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青州市高柳镇许王村爱心豆腐坊,门头上“爱心豆腐润民心”几个字十分醒目。推开门,浓浓的豆香味扑鼻而来,屋内有两台制作豆浆和豆腐的设备、一个电饭锅、一个置物架,以及几张桌子,简单且整洁。两位师傅正忙着制作当天的第二批豆腐,其中一人负责淘洗、挑拣豆子,另外一人负责操作制作豆浆的机器。
  不一会儿工夫,香气四溢的豆浆便从机器上汩汩流入桶内,不少老人“闻香而来”。今年90岁的李来明面色红润、身体硬朗,每天早晨都是第一个前来领取免费早餐。“咱村里自己打的豆浆,喝起来就是香!”李来明边喝豆浆边感叹。
  许王村共有村民640人,其中70岁及以上的老人103位,80岁及以上的老人38位,90岁及以上的老人5位,且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已到城里工作、生活,留在村子里的多为年长者。村集体收入有限,如何提高“为老”服务质量,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更幸福,成了困扰许王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山的“头等大事”。“发展一个村集体产业,产生的利润补贴到老人的日常餐食中。”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海山到多地考察学习,最终确定开一个爱心豆腐坊。
  “我们用真材实料做出无添加且美味的好豆腐,售出后产生的利润给村里老人发放福利,这样‘以卖养赠’的经营模式,非常适合现在村子的实际情况。”李海山说。

开门营业20多天,已经有不少“回头客”
  说干就干!从今年5月份开始,李海山带着村里两位赋闲在家的村民四处学习豆腐制作工艺。一家爱心企业得知情况后,为村里捐赠了一套豆腐制作设备。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许王村爱心豆腐坊在今年重阳节当天正式揭牌。
  前一晚泡上精选的黄豆,必须泡足8小时。每天凌晨4时,两位师傅就开始进行淘洗、制作等一系列流程,3个多小时可以制作出130多斤豆腐和60多斤豆浆。每天早晨6时30分至7时30分,村里80岁及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免费领取一份豆浆和一个鸡蛋。
  爱心豆腐坊制作的豆腐和剩余的豆浆均按市场价出售给附近的爱心企业、酒店及村民,所得收入归入村集体账户,用于豆腐坊的正常运转和为老人发放福利。
  虽然开门营业只有短短20多天,但许王村的豆腐却已声名远播,不少企业和酒店成为爱心豆腐坊的“回头客”。“许王村的豆腐是外面买不到的味道,口感软糯,且煎炒时不易碎,吃一次就忘不了。”附近一家酒店的店主说。李海山告诉记者,目前已有8家企业来认购爱心豆腐,每家企业每天购买10斤至20斤不等。

盼与更多企业合作,将爱心事业长久做下去
  爱心早餐不仅温暖了村里老人的胃,还起到了监护老人健康安全的作用。每天早晨,工作人员会拿着名单,在领走早餐的老人名字后面做标记。如果有老人没来领早餐,村里的志愿者会带着早餐上门看望老人。“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农村传统的取暖方式也让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频发。通过免费发放早餐,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村里老人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状况,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李海山说。
  在爱心豆腐坊内,一块名为“百福墙”的展板格外醒目,村里70岁及以上老人的照片,均按年龄排序登记在上面,年龄最长的刘香云已经97岁。83岁的李金升告诉记者,原来到了冬天,因为天气冷,很多老人都不愿出门,早餐常常用热水泡几片饼干“对付”一下。村里有了免费早餐后,大家早早地就起床出门了,在附近遛遛弯、聊聊家常,将热腾腾的早餐领回家,不仅吃饭有了着落,而且心情和身体都跟着好了起来。
  百善孝为先,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李海山表示,希望购买豆腐的爱心企业越来越多,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村里将放宽免费早餐发放年龄,将70岁及以上老人和独居老人全部纳入其中,在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同时,让更多人能够吃到高品质的放心豆腐,将这份写满爱心和健康的事业长久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