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潍坊市科技馆正式开馆、免费开放。八年来,市科技馆坚持政治引领、党建统领,人才支撑、展教融合,活动为王、服务为本,紧紧围绕“七个加力突破”,努力建设新时代科学传播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科普旅游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加力赋能、增光添彩。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 于卿 通讯员 于蓉
基层党建“立高度”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立足窗口服务单位实际,凝练建设“科技梦想、红色守护”党建品牌,“学创新理论、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纵深拓展,被省科协评为“典型好案例”和改革品牌A类项目。“四点半”党校内涵日益丰富。持续坚持每月一次“支部生活日”和每周四下午集中学习雷打不动、形成常态。开展以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上街头和转作风、转服务、转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三走三转”志愿服务196次,初步形成“党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被授予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过硬党支部和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五星级党支部。
科学教育“拓广度”
相继开展了“万有影力”“VR虚拟现实”“碳达峰碳中和”“科创百年”“人水和谐共生”“森林物语·虫现江湖”“科普电影嘉年华”等临时展览13项,推进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今年暑期开展的“森林物语·虫现江湖”热带雨林实景生态展和“科普电影嘉年华”2个临展火爆出圈,共接待社会公众7.09万人次。
同时,结合助力双减,利用校园创客空间,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课堂,建成开放“科普书吧”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高科普活动活跃度。上新3D数字立体巨幕影院影片,不断充实“片源库”,做到常播常新,共免费放映3015场次,24.2万人次观影。
数字科普“上强度”
加大数字科普力度,拓展科普内涵和外延,初步形成官方网站、公众号、视频号为主体的“1+4”科普宣传矩阵,扩大科普教育覆盖面和受众面。有关展品新上“二维码”介绍,“潍坊市数字科技馆”公众号一日一推送,丰富科普内容和传播方式。全面开放以VR、AR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应急科普体验区”和“数字科普体验区”,逐步成为网红“打卡地”。LED大屏常态化播放VR、AR虚拟现实互动展品,提升科普质量效果。制作推出的“致敬榜样——潍坊优秀企业家巡礼”,被评为第五届山东省科普创作大赛科普音视频类一等奖。
科普链条“织密度”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突出人才支撑,围绕全市农业支柱产业,创造性地开展“一月一聘农业科普大使”,农业科普融合推进,被省科协评为“百项典型好案例”。搞好办活各类科普活动,做到“科普无极限、服务零距离”。在全省率先建成以三维建模和益智游戏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数字科技馆。先后在青州、临朐、昌乐、高密、奎文等5个县市区建成6个校园流动科技馆,共计开展科普活动2100多场次,参观体验15万余人次。创新开展的科普育“苗”活动,走进幼儿园讲授科普知识,同时吸引孩子们走进科技馆探索新知,实现科普良性互动和双向奔赴。通过不断丰富科普链条、延伸教育触角,初步构建起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校园流动科技馆“三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展品更新“加力度”
加强调研论证,在有序新增7件(项)、改造6件(项)展品展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梯次有序地搞好陈旧老化、损坏严重和科技含量低展品的更新改造,不断增强公众吸引力。
今年更新展品5件(项),改造提升的“数学展区”建成开放,一批体现时代性、突出前瞻性、富于创造性的展项展品渐次论证、即将落地。同时,建立健全展品维修维护领导小组,持续坚持一月一检查一通报和工作日一早“过一遍”展品制度,展品完好运行率保持在92%以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科技文化需求。
助力“双减”“升温度”
作为科创助梦、助力“双减”全国试点单位,市科技馆深入开展设立一部热线电话、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开放一批科普设施、摄制一批视频资料、开设一个“科学课堂”、播放一批科普影片、发放一批科普资源包、举办一系列科普临展、开放一批馆藏资料、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做好科技教育加法,不断提升科普活动饱和度、科普资源整合度、中小学生满意度,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去年以来共免费接待“双减”团队136个、13121人,举办科学小课堂208团次、10632人参加。助力“双减”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集,荣获助力“双减”全国优秀单位。
优质服务“挖深度”
深入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建设。
在领票处至馆入口配备安装遮阳遮雨棚,在馆内更新公众休息座椅、开通免费WiFi,设立公众饮水区、哺乳室,持续擦亮窗口单位形象,做到便民、利民、为民。利用工作日“晨会”,从实物操作、展品内涵、情境氛围、互动体验、安全事项等方面,对科技辅导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和实操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增强服务质效。开展“馆长走流程”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沉浸式”体验服务流程,从亲身体验、听取建议、陪同流程、思考差距、积极整改5个方面列出服务清单9项,靶向用力、改进工作,推进服务环境持续优化。
科学管理“求精度”
连续五年在全国知名院校举办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促进发展思维转轨、方式转型、动能转换。每年定期举办文明礼仪培训班,切实提升干部职工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每季度开展懂安全疏导、懂讲解服务、懂展品操作和会讲普通话、会微笑服务“三懂两会”岗位练兵,大力倡树“工匠”精神。制定印发了党风廉政类、内部控制类、业务服务类49项规章制度,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创建成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3-2025年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守牢安全生产、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一排底线”,确保安全稳定。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统筹推进职务职称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向史而新,科普百花齐放
市科技馆连续十年获得市直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在社会专业机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满意度连年100%。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科普奖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潍坊市儿童友好场馆、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状、潍坊市青年文明号、潍坊市巾帼示范岗等40多项荣誉。
逐梦前行,科创任重道远。市科技馆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持续推进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力开辟新赛道、实现新突破、务求新成效,谱写新时代科技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