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山海行·寻迹齐长城

16版:光影记录

药品竟成“夺命丸”
孩子误服该咋办

(2023年05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1岁男童误食掉在地上的一粒降糖药(格列吡嗪),抢救后虽意识恢复,但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双腿无法站立,令人非常痛心。类似的悲剧不是个例,2岁儿童因过量服用感冒药出现肾衰和肝衰;女童误服降压药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近日,不少市民给本报“寻医问药”栏目打来电话,咨询关于孩子误服药物的相关问题,对此,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医生王瑜,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通讯员 季晓琳
  误服一粒降糖药为何这么可怕?
  格列吡嗪是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血糖效果,因疗效突出、价格便宜,临床应用广泛。低血糖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小儿由于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大脑几乎全部依靠葡萄糖提供能量,长期或严重低血糖可造成大脑神经元变性坏死,发生不可逆损伤,出现精神异常、反应迟钝、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
  
  误服哪些药物会造成严重后果?
  研究显示,感冒药、高血压药和镇静催眠药是儿童误服的前三大类药物,需要格外警惕。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等,大剂量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嗜睡,甚至呼吸抑制;儿童误服降压药可致血压下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心动过速、神志改变、腹痛、尿量减少甚至死亡;儿童误服镇静催眠药可致中枢神经过度抑制,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嗜睡、昏迷等。
  
  孩子误服了药物怎么办?
  误服的后果往往取决于药物的剂量及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慌张,更不能打骂孩子,应耐心引导,了解孩子误服药物的种类、剂量与时间,成人药品作用于儿童的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建议尽快就医。在此提醒大家:儿童误服要记牢,立即催吐少不了,家长送医莫慌张,药品包装要带好。
  
  如何防范儿童误服药物?
  首先,做好家庭常备药的日常管理,避免儿童碰触。将药物分类摆放,成人药品与儿童药品分开存放,放在孩子看不见、够不着的地方,切勿把药物随意放在桌椅、枕边或儿童能随意拿到的抽屉里。
  给患儿服药时不要哄骗患儿是糖果,以免造成概念上的误解。不要使用糖果盒、饮料瓶等盛放药物,家中服药的成人患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吃药,以免孩子模仿误服。
  家长对儿童进行适当的用药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儿童物品辨识能力,教导儿童未经家长允许不要自行取药、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