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山海行·寻迹齐长城

16版:光影记录

再赴星辰大海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今发射

(2023年05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瞄准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驻留约5个月,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午发射
  在5月29日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先后参加过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朱杨柱和桂海潮都是首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林西强说,按计划,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神舟十六号太空驻留约五个月
  林西强介绍,这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
  飞行任务期间,神舟十六号乘组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
中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国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
  据林西强介绍,我国将充分利用空间站目前已配置的舱内实验柜和舱外载荷,以及巡天空间望远镜等设施设备,滚动实施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专业领域近千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近地轨道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将统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近地载人飞船;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构型升级为‘十’字构型。”林西强说。
  目前,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2次物资补给。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
实现首次登陆月球

  新华社酒泉5月29日电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5月29日上午说。
  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