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春节临近,回农村过大年,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注意?带着一系列问题,1月16日,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请他们作出提醒。
1.返乡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合理安排返乡,倡导错峰出行。引导返乡人员加强健康监测,返乡初期和疫情严重时尽量少聚集、少聚餐、不扎堆。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返乡探亲;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暂不返乡。
如要返乡,返乡前,一是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关注气候变化,备齐保暖衣物。二是要备足口罩、手消毒液、消毒纸巾等防护用品,及体温计、抗原检测试剂和解热镇痛等常用药品。
2.返乡途中,应该如何防护?
答:距离较近者,首选自驾出行。车内注意通风换气,出行途中要做好防护。
一是在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候车、候机时,乘坐飞机火车、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二是在公共场所要与他人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三是注意个人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触摸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四是在外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用餐次数,尽量错峰就餐。
五是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到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参观,要遵循“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3.返乡后,需要注意什么?
答:返乡初期,要做好健康监测,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尽量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接触时应规范佩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或检测阳性时,尽量待在通风良好、相对独立房间,避免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尤其是老年人和合并有基础性疾病者,接触时规范佩戴好口罩。积极向家人宣传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全家共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家中的老人、孩子还没打疫苗,需要打吗?
答: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积极主动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如果已经感染新冠病毒,建议接种时间和感染时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
5.过年赶集,需要注意什么?
答:如果家乡处于疫情高峰,尽量减少赶集的频次。小孩和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外出赶集;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者,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外出赶集。外出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咳嗽礼仪和合理社交距离。尽量不在外用餐,用餐时尽量错峰用餐。
6.举办或参加聚餐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疫情期间尽量不举办、不参加大规模家庭聚集性活动。如需举办,减少亲朋聚餐聚会人数,缩短聚餐时间,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聚餐时,建议使用公勺公筷,用餐时要合理保持就餐间距,避免面对面就餐。聚餐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咳嗽礼仪。用餐时再摘口罩,用餐完毕及时戴上口罩。杜绝带病参加聚餐聚会。可通过视频、电话传递祝福,尤其要避免把感染风险带给老年人。
7.家人有基础性疾病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抵抗能力。在医生的帮助下,评估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如无禁忌症,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应尽量不安排远行,减少外出,尽量不参加多人聚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远离有发热和咳嗽症状的人员。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后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