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5版:我家门前那条河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中秋无言

(2025年09月2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公友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在华夏的传统佳节中,中秋,恰是一年之中月亮最为圆满的时刻,与春节一起,是一年之中人们最为期盼团圆的节日。
  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之夜,星空是美的,月光是温柔的,夜色是多情的,整个夜晚弥漫着热闹、温馨而浓郁的烟火气,荡漾着无尽的诗意。唐代诗人李白曾感慨地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滋生出一份独特的感情。无论身在何处,是居斗室之家,还是异乡漂泊,还是奔波在路上,总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那种情愫,是油然而生的,是情不自禁的。
  儿子已有十五个中秋没有回家团聚了,因为他是一名军人。作为父亲,我是感到光荣和自豪的,虽多了些团圆的日子里亲情的缺憾,但心里是欣慰的。几年来的中秋节饭桌多摆的那一副碗筷,眼前似乎晃过儿子的身影。杯中斟满的微微醇香里,多了一份牵挂与思念。
  诗海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军人气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军人情怀,每逢佳节,一想到这些诗句,总让我心潮澎湃。如今的世界,风云诡谲,动荡不定,局部的战争阴云,打破了人们渴望的和平。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国度,特别是佳节能安心享受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祥和,是因为有人在守护。今年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想到军营里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做父母的不免会有一份牵挂。岁月静好,世间繁华,总得有人站出来默默地负重,勇敢地前行。
  连绵的秋雨过后,天气清凉了许多,天空格外高远,中秋佳节也一天天临近了。傍晚,儿子来电话说又不能回家过节了。心情略有些落寞的我,忍不住走出家门,借着东风街上柔和灯光的陪伴,我孤独的影子,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在无尽地变换中,默默地向家附近的自怡园走去。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前行的身影,不断摆动的右臂下端,一点星火似一只萤火虫,在做着弧形运动,应是手指间夹着一支已燃的香烟,忽明忽暗地闪烁,秋风以夜的掩护,偷偷吸了大半,那影子浑然不觉。我猜想,那人此时是不是也在忍受一份孤独,用香烟燃尽心头的落寞惆怅?
  今夜的自怡园少有人来,因为要过节了,装饰的LED彩灯又璀璨起来。我沿着园中心的曼泽湖悠闲地走着,不时望一眼美轮美奂的夜景,感觉别有一番韵味。向阳景院、青筠别馆、绛雪居及湖中的长廊与古亭等古色古香的建筑轮廓,在上弦月的夜色与灯光的调色下,勾勒出一幅幅壮观的夜景图,给人一种幽静与古朴的美。湖内的荷叶已有残败的迹象,但丛中的一株株莲蓬健硕而丰满,让人想起“采莲南塘秋”的诗句来。湖水在五颜六色的波光中荡漾,如此美景撩人,来时心中的不快瞬间散去,脚下的步子一下轻快了许多。
  不经意地望一眼天空,万里无云,弯月如钩,轻挂在夜空,沿湖的垂柳漏下了“月上柳梢头”婆娑的影子,静静倾洒的银光,诉说着无尽的浪漫,让自怡园的夜多了一份安宁。对于现在的我,无论思念或重逢,生活都是宁静、温馨、安详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语道破生活的真谛。中秋无言,却满溢着含蓄与芬芳,那份对亲人的思念,化作星辰,牢牢地落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