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里出现了“鲨鱼”?什么情况?原来,浙江杭州景区公安上新了黑科技“仿生机器鱼”(上图),手机掉湖里能帮你精准打捞,它的神奇功能还不止这些。
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现场,杭州公安展台前的2条黑色的仿生机器鱼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这两条仿生机器鱼通体深灰,在模拟西湖水环境的玻璃缸里灵活摆尾,不时引来驻足围观与拍照问询,成为大会“生态+科技”理念的鲜活注脚。
“这鱼能在西湖里找到掉下去的手机?太神奇了!”来自江苏的游客张女士凑在展台前发问。参展的景区公安民警当场进行模拟扫描演示,可以快速定位目标位置。
原来,这两条仿生鱼是专为西湖场景定制的“水下帮手”,外形仿照本地常见的鲤鱼,体长约60厘米到70厘米,深灰色硅胶鱼皮质感逼真,体重4公斤至5公斤,单手即可拎起。鱼身呈流线型,头部嵌入两个高分辨率水下摄像头,如同鱼的“双眼”;躯干包裹密封舱体,内置电池与控制系统;尾部由柔性材料制成,可模拟真实鱼类的左右摆动,摆动频率在1Hz至5Hz之间,推进速度可达每秒0.3米,在浅水区游动时几乎不产生明显水流扰动。
其实,这款仿生鱼的生态守护功能远不止这么简单,作为西湖生态警务的“水下多面手”,它能从水质监测、水体巡航、动植物种群调查、外来物种识别预警、污染物探测定位等多个维度织密守护网。此外,它还在探索生物识别功能,在模拟动植物种群调查场景中,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可捕捉影像,若识别到非本土生物特征,能标注位置信息,为外来物种防控提供支持。
“研发这款仿生机器鱼,是我们尝试将科技与生态保护结合的初步探索,目前仍在打磨技术、测试场景。”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商推进仿生机器鱼在水下生态观测、隐患排查等领域的研究,逐步探索水域实际应用价值,力求让科技真正服务于西湖水域的生态守护与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