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0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1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2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3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4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5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6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及时除叛战士顺利归队

(2025年08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委书记黎玉在战地总结会上。
  王芳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和1942年上半年,由于斗争环境险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老一团个别干部发生了开小差溜号的事情,营长侯志林哄骗部分同志离开队伍。团长发现及时,派人追上叛逃者,并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令他们顺利归队。
挨批评不满丧失信心
营长侯志林心生动摇

  一团在反“扫荡”后进驻孙祖一带休整,王建安此时已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旅部进驻高家中疃。一团团长李福泽与政委王文轩率团部与二营驻孙祖。
  从1941年开始,日寇变本加厉地对鲁中根据地进行反复大“扫荡”,手段也更加残酷,局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形势,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了动摇。
  二营营长侯志林,20多岁,寿光县人。曾经在韩复榘的军队里干过司务长。由于对军事训练有些经验,所以参加八路军后先后任过班长、排长、连长,又被提拔为营长。此人为人圆滑。
  一团在打朱位时,布置一营炸开南门攻进去,令侯志林带领二营赶到北门,把敌人堵在鹿砦里面。结果,侯志林延误了战机,使敌人从北门逃窜,被团长李福泽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进驻孙祖休整后,团党委决定送侯志林到抗大学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侯志林看来,认为团党委对他失去了信任。恰巧当时二营四连(侯志林也当过四连连长)连长柴延太也对革命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两人一拍即合,打算干脆拉着队伍去投敌。
二营被骗出队伍 骑兵赶到揭开骗局
  1941年春节前的一天夜里,侯志林与柴延太连哄带骗,将部队悄悄骗出营地,冒着呼啸的寒风,柴延太和侯志林分别走在这支连队的前面和后面,向着沂水城方向疾进。
  清晨出早操,团长李福泽在操场上看到别的营都来了,唯独二营没有动静,他去营地一看,全营的人都不见了。
  原来,侯志林利用夜班值班的机会,以进行长途急行军演习为名,把二营带出来,向沂水方向急进,在接近敌占区的时候停下休息,然后从沂北赶往博山过铁路投敌。
  李福泽急忙报告王建安和周赤萍。二人立即命旅锄奸科科长王芳率一个骑兵连火速把二营追回来。
  由于前一天刚下过一场雪,路上积雪很厚,二营的人走不快。骑兵连快马加鞭,战马喘着粗气,人额头上流着汗。下午三四点钟就追上了他们。王芳大声说:“我奉司令、政委命令,部队立即停止行动,共产党员、革命战士要立场坚定,听从上级命令;逃跑是可耻的,没有出路的。我们今天的困难是暂时的。越是困难越是考验人,真正的革命者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
  这时部队停了下来,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渐渐停止前进围拢过来。原来,侯志林欺骗大家,说是快过年了,上级同意部队放假回家,等过了年再回部队。很多战士不明底细,听了很高兴,就跟着走了。
  骑兵连赶到后,很多同志才恍然大悟。侯志林见势不妙,带着通信员、文书偷偷溜了。
  天快黑时,团长李福泽、政委王文轩赶到了。这里离营地有80多里地,为稳定军心,做好思想工作,大家一起就地住了一夜。经深入了解,真正愿意跟侯志林逃跑的就是文书、通信员,其余都是受蒙骗的。但很多人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做了一次逃兵怕以后在部队抬不起头。旅团干部找所有班以上干部谈了一次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第二天都顺利归队,返回了孙祖。
叛逃者遭到惩处 一团经受严峻考验
  侯志林、柴延太等五个人像是惊弓之鸟,一路上跌跌撞撞地通过沂北根据地窜入临朐、博山山区,想在山里找个村子休息一夜再去路北。侯志林已经筋疲力尽,被几个人搀扶着走进一个小山村,这是一个敌占区的堡垒村。柴延太找到村长,自称是鲁中一团的,有任务要从这里去路北,要村长杀鸡买酒好好接待。村长立刻怀疑起来,因为这里不处在交通线上,从来没有八路军在这里停留过,再看几个人一副惊魂未定的狼狈相,也不像是执行任务的八路军。于是,一面装作杀鸡买酒盛情接待的样子把几个人稳住,一面派人去向博山冯毅之的新一团报告。新一团当夜派一个排把小山村包围起来,要他们缴枪。五个人慌了手脚,想跑来不及,侯志林横下一条心率领几个人突围,刚冲到村口,侯志林就被击毙,柴延太吓得六神无主,几个人一齐举手投降,被新一团的战士押送回高家中疃旅部。
  经审讯,柴延太几人对叛逃事实供认不讳,招供回寿光后如果不能单独行动就去投靠孟祝三或张景月。审讯结束后,鲁中一旅在高家中疃召开了公开宣判大会,王建安主持宣判大会,政委周赤萍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对叛逃分子执行枪决。
  这起叛逃事件对一团震动很大,教育很深。全团上下展开了大讨论,重温《古田会议决议》,加深了对一个连队如果没有坚强的党的领导,是万万不行的的认识。事件也考验了一团党的各级组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能是党领导一切,这样的军队才能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省委书记黎玉在总结这一事件时说:“一团经过这一次严重考验,说明它不愧是一支年轻的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