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患者不远万里专程探访的温情重逢,到技术突破为患儿改写容貌的攻坚故事;从“0.1毫米误差”的严苛训练,到搭建学术“立交桥”的育才情怀——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杨芳红用二十余年的专业坚守与创新探索,诠释了医疗的温度与精度。她更是带领一支以“毫米级匠心”著称的团队,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文/图 本报记者 常方方
用专业和真诚赢得患者的信赖
8月13日,在杨芳红的诊室里,一场跨越山海的医患重逢温情上演。多年前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小雨(化名)从海外回国,特意到医院拜访杨芳红。小雨的母亲紧握杨芳红的手激动地说:“孩子这次回来说一定要来看看您,她现在牙好胃口也好了,全靠您当年的治疗。”这份信任的延续,源于杨芳红团队精湛的医术与始终如一的关怀。
小雨的求医经历颇具代表性。青少年时期,她因牙齿排列不齐导致吃饭慢、脸颊痛疼,因长期不充分咀嚼食物,导致胃部消化负担重,进而引发了胃病。杨芳红为小雨制定了个性化正畸方案,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雨的咬合功能显著改善,胃病也随之痊愈。更让小雨高兴的是,其在留学期间进行牙科检查时,当地的医生对其整齐的牙齿赞不绝口,当得知治疗全程在中国完成时,医生直言“中国口腔技术超乎想象”。
“患者的笑容就是医生最好的勋章。”杨芳红坦言,从接诊时的耐心沟通,到治疗中的微调方案,再到小雨出国后他们定期远程复查,这份浓浓的医患情谊,她与患者一样珍惜。对她而言,患者的满意和健康,就是最珍贵的勋章。
杨芳红表示,口腔健康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她和团队一直坚持以患者健康为核心的诊疗理念,用专业和真诚赢得患者的信赖。
突破常规治疗思路,挑战口腔难题
杨芳红告诉记者,如今,儿童牙颌面畸形的发病率较高,而儿童的早期矫治受生长发育变量多、预测难等因素影响,是正畸治疗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如何避免误诊和过度医疗,确保干预时机精准、方案合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经验丰富、精通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正畸专科医生。
患儿小林(化名)因下颌前突、上颌后缩导致严重“地兜齿”,不仅面部不对称,还存在咀嚼障碍。杨芳红团队采用种植支抗技术,通过精密设计的力学系统内收下颌前牙、牵引上颌骨发育,配合功能矫形器引导生长。经过18个月治疗,小林咬合功能恢复正常,侧貌改善显著,鼻唇区凹陷也得到修正。
杨芳红说,“地包天”“下兜齿”患者要想取得理想矫正效果,大多需要正畸治疗的同时联合手术治疗。她带领团队突破常规治疗思路,在我市率先应用种植支抗技术辅助治疗,通过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使轻、中度的骨骼畸形患者获得显著的口腔功能恢复和面部美观改善。这一创新性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方法,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相关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了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
在杨芳红的带领下,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已常规开展包括儿童颌骨畸形的早期功能矫形、各类埋伏牙的综合诊疗(牵引或拔除决策)、无托槽隐形矫治等一系列高水平技术,为众多牙颌面畸形患者带去希望。
“每一颗牙齿的生长都有其密码。”杨芳红表示,团队将持续深耕生长发育与正畸改良的交叉领域,让更多孩子免于手术之苦。
打造技术过硬的团队
“医生毕生都在做三件事:解当下之病、传毕生所学、育未来之才。”这是杨芳红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医德良好的优秀队伍。
“正畸是修正骨骼的艺术,更是与生长发育赛跑的精密工程。托槽定位误差0.1毫米,都可能导致咬合问题。”作为学科带头人,杨芳红以“毫米级”标准要求团队,对细节的把控更是近乎苛刻,从弓丝的弯制精度到矫治力的精准控制,都力求做到分毫不差。她将多年的临床经验凝练成“三严法则”,即严选适应症、严控流程、严跟疗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口腔诊疗服务。
每月雷打不动的疑难病例讨论会是科室的“练兵场”,科室的每名医生都需要深入剖析病例、推演治疗方案,杨芳红会详细地指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疏漏,并经常与年轻医生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技巧,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为了开拓团队视野,杨芳红积极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支持骨干医生前往国内顶尖学府进修,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正畸技术研讨会,实现内部交流常态化,外部交流多元化,大大推动了学科发展。
“每一颗牙齿的矫正,都是对患者的郑重承诺。”杨芳红的话语道出了医者的初心。在数字化正畸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杨芳红带领团队始终锚定“功能与美观并重”的诊疗哲学,用一个个“非手术治愈骨性畸形”的医学奇迹,为患者托起自信笑容。
◎名医小档案
杨芳红: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主任医师,潍坊市数字化口腔正畸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口腔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疑难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严重骨性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儿童牙颌面畸形早期矫治。
坐诊安排:潍坊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周一、周三、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