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光影记录

09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0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1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2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3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4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5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16版:“老一团”抗战实录

教培机构“贩卖焦虑” 家长请保持定力

(2025年08月1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评论员 宋玉璐
  暑假期间,多个短视频平台涌现类似内容:视频中所谓的老师虽属不同机构,但却用着同一套话术。视频的前半部分制造焦虑,意在表达暑假是学生们“逆袭”的关键节点,后半部分则话锋一转,开始推销起辅导书籍或网课。   (据新华社客户端)
  暑假期间,在部分短视频平台上,渲染放大“教育焦虑”俨然成为一些教培机构的“带货工具”。一则名为“初中全科专属学情诊断规划”的广告称,报名费仅一块钱,报名后却进入了商家设定的层层圈套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卖出1.3万元的线上补习产品。
  焦虑营销的要领,就是抓住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痛点使劲戳,戳到家长买单为止。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先不说这些课程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处,更令人担忧的是,教培行业鱼龙混杂,不少机构直接卷钱跑路,不仅家长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更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学习。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打击蹭教育热点、制造焦虑的行为,可总有机构顶风作案,换着法子“割韭菜”。
  为此,家长要认识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绝非仅靠所谓的暑假突击就能让孩子的成绩突飞猛进。把假期全塞给补习班,孩子累不说,也违背了“双减”的初衷。家长应该清醒理智地看待短视频里教培机构的卖课话术,别被“逆袭”“学霸”这些词冲昏头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与全面发展,利用暑假让孩子走出课本放下手机,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经验。
  当然,光靠家长清醒还不够,有关部门应持续打击虚假宣传、渲染焦虑等违规行为,规范教培行业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控“低价引流-高价卖课”套路,不能让这种焦虑变成“利益蛋糕”,成为一些个人和商家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同时,平台也要切实扛起责任,绝不能为了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对这种“贩卖焦虑”的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需强化审核力度,避免此类违规广告的传播,对违规账号该查处的就要查处、该封号的就要封号,别让“教育焦虑”成为教培机构牟利的工具,还孩子和家长一个清朗的教育环境。
  暑假,是学生们放松身心的好时光,也是学习提升的好机会,不论是“玩”还是“学”,都无可厚非。看透这些广告背后的套路,别让焦虑牵着鼻子走,让孩子们在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