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口述 本报记者 齐英华 整理
◎英烈档案
张适(1904年-1946年),原名张来顺,字适斋,曾用名张有才、张弓,今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街道东圈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入读黄埔军校,参加广州起义,转战海陆丰,九一八事变后足迹踏遍东北三省。他是绥化党组织创建人,曾任抗日义勇军参谋长、中共奉天特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巡视员、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1946年3月牺牲。1957年被追认为烈士。
敬爱的爷爷: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您壮烈牺牲79年的日子。您的英姿,我只能从照片上瞻仰;您的事迹,我是从父亲口中获知,从阅读中找寻。
爷爷,您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东北,您是绥化地区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组织抗日义勇军并任参谋长,这支义勇军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部分,在白山黑水间打击日本侵略者;您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两次赴吉林对党的工作进行巡视,组建以李维民为书记的吉林市委;在哈尔滨,您领导工人、市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组织反帝大同盟,为工人和市民争取应有的权利;任中共奉天特委书记期间,领导了今辽宁全省的抗日斗争。全国解放后,我党从缴获的日寇档案审讯笔录中得知,您在日寇监狱近10年,酷刑摧残了您的身体,却始终没有打垮您的钢铁意志,日寇把您写成是一个“一定忠于主义,至死不自白”的人,“有实行极刑的必要”。您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大义凛然的斗争精神,没让日寇得到一丝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受到狱内外党员同志的高度赞赏;您是中共“狱支”领导之一,带领同志和难友们坚决地对敌斗争。
出狱后,您在中苏友好协会担任秘书长继续为党工作,不幸牺牲,血洒松花江畔,年仅42岁。1957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签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追认您为革命烈士,这是对您的高度褒奖。
爷爷,您投身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成立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10027.1万名党员。如今的中华大地正如您所愿,一派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景象。去年,我回到东圈村,替您看了看现在的家乡:全村人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您的故居处古槐树枝繁叶茂,凉亭、公园成村庄美景;家乡党委政府为您立烈士纪念碑、建烈士事迹展示馆等,激励后人奋勇向前。
万事皆安,爷爷,您安息。
您的孙子张宁
2025年8月6日
传承故事
儿子循着父亲足迹,记录烽火岁月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张适的后人们沿着他走的路继续前行。他的儿子、孙子、重孙,都加入他所热爱的共产党,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张适的儿子张同嘉生前沿着父亲的足迹,收集史料,记录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孙子张宁曾特意到爷爷受刑的地方、东北烈士纪念馆去感受历史,参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与爷爷事迹相关的地方,探访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等全国红色纪念地,缅怀先烈。
张宁说,余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爷爷的故事记在心里,讲给更多人听。
【策划:王志刚 高文 齐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