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于8月7日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齐聚成都,展开比拼。那么,世运会到底是个什么会?
世运会已举办11届,是奥运项目最佳“孵化场”
虽然不像奥运会有百年荣光,但世运会也已有44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因奥运会“容量”有限,一些其他逐渐兴起的体育项目苦苦等候、无处施展。于是,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在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的操办之下,1981年首届世运会在美国圣克拉拉举办。
和奥运会一样,世运会举办周期也是四年,于每次奥运会一年后举办,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1届,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世运会举办初期,所有的项目都是未能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但由于部分项目很受欢迎,其所属协会也足够努力,让这些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成为奥运会的“常驻项目”。这些项目在“入奥”之后,就被正式从世运会中移出了。如1992年羽毛球成为奥运项目,之后就被正式移出世运会;跆拳道、蹦床、女子举重等项目则是在2000年时集体进入奥运会,因此也被移出了世运会。
但是,有一些世运会比赛项目奥运会也有,比如射箭、皮划艇、攀岩,这也体现了世运会鼓励多元化,优先考虑新兴运动、特色项目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东京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引入“新增项目”,东道主可推荐项目入选当届奥运会,这使得部分项目成为当届奥运会的“限定款”,如东京奥运会的空手道、巴黎奥运会的霹雳舞,这些项目在短暂进入奥运会之后,未能成为“常驻嘉宾”,因此也回归世运会。除此之外,哪怕项目名一样,比赛形式也可能不同,比如说皮划艇在奥运会分为静水和激流回旋两个分项,而在世运会则是比赛皮划艇马拉松。
运动的方式更多元,这些新奇项目不仅在比
比起奥运会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世运会则更强调多元性。
大家喜闻乐见的“啦啦操比赛”,以精准配合的默契之美和花球挥舞的节奏韵律共同编织了力与巧的和谐交响,诠释了协作与激情碰撞的独特风采。肌肉与力量完美结合的“拔河比赛”,不仅是第一届世运会就有的项目,而且需要有毫米级精度的团队战术,精妙的配合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赛场上,也给举办地留下了丰富的赛事“遗产”。棍网球、飞盘、壁球等世运会项目曾是非常小众的项目,但如今在成都慢慢被人们所了解,并成为大家喜爱的运动。立交桥下的轮滑俱乐部、公园里的健身绿道、口袋绿地上的羽毛球场……通过世运会,成都也打造了许多“家门口的运动空间”。
不仅如此,本次世运会还举行了世运会史上首次火炬传递。火炬在三星堆博物馆点燃后,依次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三苏祠、兴隆湖湿地公园等5个点位分段传递。火炬手中既有奥运冠军马龙、肖雁宁,国际影视明星成龙,也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员,以及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等普通人。多元化的火炬手选拔标准,也如同世运会一样丰富、多彩。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