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消费新图景·聚焦夜经济

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情绪“中暑” 中医支招疏郁结

(2025年08月05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路欣 实习生 张云蕊
  每年夏季,防中暑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但你知道吗,情绪也会“中暑”。人长时间待在超过35℃的高温环境中,出现心情烦躁、莫名焦虑或情绪低落等现象,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那么,如何预防情绪“中暑”?昌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冯晓杰为您解答。
 冯晓杰告诉记者,中医认为,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也是主要的健康指标。70%以上的疾病都与心理紊乱有关,这些疾病的起始病因往往不是所谓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等,而是个人曾经受过长期、较为剧烈的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创伤。情绪是有记忆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情感经历的重复。尽管生活场景不同,但总是感觉雷同。某个场景或某句话、某种腔调都足以唤醒自己深藏记忆里的那种感觉,如果那是一种负面的情感,它就是心理创伤,或者称为烙印。这种心理创伤容易在情绪“中暑”时被引出,导致情绪产生较大波澜。
  冯晓杰表示,应对情绪“中暑”,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加强心理建设
  安排一场静养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条件可能不允许,这时就需要一套简单有效的疏导来安抚和排解负面情绪,比如加强心理建设。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情绪“中暑”是心病,心理建设就是心药。因为传统中医理论就是“心主神志”,而不是“脑主神志”。加强心理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心理耐受度,拓宽心理舒适区。方法就是读经典书籍,每静读一次都是对心灵的洗涤和升华,逐渐做到宠辱不惊,自会远离情绪“中暑”。
  ●艾灸
  艾灸绝不仅是“治寒以热”的方法,也是扶阳、益气、通经、活络、固精、安神等强身防病治病之法。对于已经情绪“中暑”的患者,安排一次固本导气、引火归元的脐灸或关元灸,配合意守丹田的静息导引法,无需多日便能达到通体安泰、精固神谧的理想状态。
  ●佩戴中药包
  将具有清热利湿、透窍醒神作用的中药材打碎成末,装入一个小布袋,制成香包,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把闻。这类中药除了可以化解湿热,还可以驱蚊燥湿、止呕定眩,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夏季保健用品。
  ●自制代茶饮
  代茶饮也是不错的解暑方法。通常用药有石菖蒲、陈皮、山楂、乌梅、玫瑰茄、菊花、合欢花、绿茶等,用这些药泡出的茶饮有芳香辟秽、健脾安神等功效,能有效缓解因高温带来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