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清爱堂刘家
与《四库全书》

(2025年05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金科

  《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鸿篇巨制,堪称空前杰作。围绕《四库全书》,当时还产生了许多传奇故事。毋庸置疑,曾任《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刘统勋对《四库全书》的编纂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殊不知,刘统勋当年曾经反对编纂《四库全书》。
  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三记载:“乾隆间,下诏求遗书,时朱竹君编修筠督学安徽,奏言翰林院藏有《永乐大典》,内多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寻阅,且言搜辑之法甚备。刘文正公方在军机,意不喜,谓非政之要,欲议寝之,而于文襄公与文正固争,卒从朱说上之,于是遂开四库全书馆。”
  关于刘统勋反对修书的原因,后世也多有猜测。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就说:“刘氏反对修书,其理由有四:修书,非当时急务,一也;四处搜访遗书,易滋骚扰,二也;恐乾隆帝藉此大兴文字之狱,三也;恐朝野文人学士因此益启朋党之争,四也。”但毋庸置疑,在当时的刘统勋眼中,一则修书并非政要,与民生关系不紧;二则修书恐将引起新的文字狱案,这也许就是刘统勋反对修书的原由。
  虽然刘统勋开始并不愿意开馆修书,但在乾隆主意已决后,他立即积极投入《四库全书》的编纂中,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闰三月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正总裁。同时,刘统勋举荐纪昀、陆锡熊担任总纂;举荐姚鼐、程晋芳、任大椿、汪如藻、翁方纲为纂修;举荐余集、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吕霖在分校上行走。《四库全书》的编纂凝聚了刘统勋的大量心血。
  当时参与编纂《四库全书》者多达数千人,刘统勋家族有很多人荣幸参与其中。刘统勋之弟刘纯炜曾在四库全书馆总校上行走。刘统勋之子刘墉曾被任命为《四库全书》副总裁。其侄刘书(胞弟刘纯炜之子,后任大同府通判)、刘田(胞弟刘维焯之子,举人,官临安知县)、刘礼(胞弟刘纯炜之子,举人,官浮山知县)、刘畇(胞兄刘綎煜之子,官奉议州州判)、堂侄孙刘铨瑛(安徽候补州同)都曾担任四库全书馆誊录。清爱堂刘家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