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16岁的天才少年用音乐才华敲响了华语乐坛的大门。之后20余载,当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精准度,音乐市场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身旁的同行来来去去,作为“留下来”的人,41岁的胡彦斌只简单用一句“运气好”作为总结……
最深刻的几个“刹那“
“刹那,是一念之间的极短时间。一日一夜有480万个‘刹那’,每个‘刹那’只有0.018秒。”4月中旬,胡彦斌2025《是一场烟火·刹那》巡回演唱会正式官宣,他在社交网站上写下对“刹那”的注解。
这场演唱会是胡彦斌2024《是一场烟火》巡回演唱会的2.0版本。去年的巡演,是胡彦斌出道以来的首场万人演唱会,从前期构想时他便选中了“烟火”。
从“烟火”延伸到“刹那”,胡彦斌开始习惯从短暂美好的记忆中汲取能量。留在胡彦斌记忆深处的几个“刹那”:16岁第一次参加音乐比赛,浸湿整个手掌心的汗;第一次去录音棚录音,连咽口水的声音都听得那么清楚;也是第一次为了新专辑开发布会时,胸腔里疯狂跳动的心脏;还有父亲的离开;第一次开自己的演唱会;第一次背井离乡,第一次去北京……
“2004年,我决定北漂。”胡彦斌说,与许多音乐人不同的是,自己是在已经出道甚至小有名气后才开始的“北漂”生活。也是在那一年,收录在胡彦斌第三张专辑《MuSiC混合体》中的《红颜》,伴随着电视剧《荆轲传奇》的播出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他音乐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与歌迷双向奔赴消除疑虑
去年巡演之前,胡彦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举办演唱会,原因很简单——时间不够。“前些年比较多的时间都在录综艺,就没有时间去做演唱会。”胡彦斌说,直到去年,忽然很想实际看看自己的歌迷,他们是什么样子,而不只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个头像和名字,而演唱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见面场所。
当然担心必不可少,演唱会是歌迷们花“真金白银”来支持歌手,已经很久没有开演唱会的胡彦斌也会想,最终能来的歌迷到底有多少,自己又能否满足大家的期待?这些忐忑、疑虑最终消解在与歌迷们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相见里。终场演唱会在杭州收官,那一天胡彦斌被一场精心策划的万人“骗局”所震撼。当全场所有人举起红色手幅,上面“你值得”三个字如同绚烂的火焰,刺红了他的双眼。
一直以来,胡彦斌最怕对歌迷有亏欠感,然而去年的巡演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我去年最大的改变是,我再也不怕欠谁了,这件事情对我的内心来说很不一样。”胡彦斌说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对不起别人”,他认为这也是中国人的教育文化中非常优良的传统。
享受自己成为普通人的时刻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个假命题,实际上胡彦斌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好友姜逸磊(papi酱)曾透露,胡彦斌在录制《再见爱人4》期间,只要摄像机一暂停他就会拿出手机处理工作。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胡彦斌已经自己当老板超过10年。在娱乐圈即便是当老板,会自己到公司坐班的人仍凤毛麟角。但据公司员工透露,没有其他工作时,老板胡彦斌基本上每天会10时到岗。
在胡彦斌看来,这是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脑海里根本没有所谓“坚持”的概念。“我觉得人和人之间还是需要见面,才会有together(一起)的感觉,才会有做事情互相之间的信任,表达上更加精准。人和人之间其实到最后不就是要有仪式感吗?对我来说,上班是一个仪式感”。
或许是艺人胡彦斌和老板胡彦斌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他很享受自己成为普通人的时刻。“怎么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落地一些?那就去掉一些工作,去感受生活里的烟火气。”胡彦斌分享“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艺人”,同时也要想办法让旁边的人不去提醒。一般他会选择一个别人认不出自己的地方,去自在感受当下的时刻。有可能是飞机的邻座,也可能是在面馆里打了个照面,胡彦斌期待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短暂分享一段有趣的故事。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