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走进博物馆 趣探历史满载收获

(2025年05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不断翻新方式花样,推出观众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玩法和项目,让静态文物“活”起来,带来更加趣味盎然的观展体验。
  角色带入式玩法,沉浸式获得知识
  如今,市民对“下馆子”的追求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观赏模式,他们更加渴望沉浸式、参与性的文化互动。潍坊市多家博物馆通过“角色代入式玩法”让市民游客在扮演角色、参与式体验中获得知识。
  5月10日,在诸城恐龙博物馆丛林探险区,小游客戴安然在妈妈的陪伴下化身“丛林探险家”,承担起护送恐龙蛋宝宝到角龙妈妈身边的任务,沿途经过气象观测站、野外学堂、恐龙学堂和昆虫学堂四大学堂,她在闯关过程中学到户外生存技能、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白垩纪时期的代表动植物等,顺利完成任务。
  诸城恐龙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丛林探险家”是该馆今年刚打造的一项融合自然科学、生物知识、野外知识的沉浸式学习体验项目,让参与者体验别样的博物馆探索之旅。今年,该博物馆还推出小小达尔文实验室,孩子们化身“古生物学家”,他们使用放大镜、小凿子等工具、通过手工敲凿清扫等方式,体验远古生物化石修复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恐龙化石的意义和价值。
  “五一”期间,潍坊市博物馆大富翁“字载春秋”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参与,该活动以“大象华夏甲骨契纹”为主题,通过“大富翁”游戏形式,以故事情节角色扮演带入,参与者在沉浸式游戏互动中获取知识,了解中国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
  
  互动式玩法,拉近与文物的距离
  “这种参与性的互动很好玩,学到了很多知识。”5月15日,在青州市博物馆内,市民游客在参观镇馆之宝状元卷后,在互动屏上进行答题,看自己是否可以高中“状元”。为了让参与者对状元卷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青州市博物馆在展柜旁特别设置了状元文化知识互动查询屏,以“金榜题名五色春”为主题,展示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详细介绍青州明清时期的状元及进士名录,并提供了模拟唐代考试内容的答题环节。
  互动性成了博物馆引流的一大看点。潍坊市的各博物馆推出趣味性与互动性十足的项目,拉近了参与者同文物的距离;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搭子”和平文化探索活动,市民游客穿梭其中,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潍坊风筝博物馆不定期开展风筝制作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风筝扎制的过程中,对潍坊风筝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高科技玩法,一秒复原历史场景
  如今,数字技术成为文博行业的新质生产力。AR、VR、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永不闭幕”。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推出潍县集中营主题的数智魔镜元宇宙VR项目以来,颇受市民游客的喜爱。游客在博物馆内戴上头显,通过VR技术穿越时空,了解乐道院潍县集中营的前世今生,并以当事人的视角感受集中营被关押者的苦难经历。
  同样是现代科技的加持,潍坊市博物馆引入先进的VR导览系统,游客只需佩戴上VR眼镜,便能瞬间穿越至历史的长河,仿佛亲手触摸那些古老的文物,深切感受它们的温度与背后的故事。
  青州市博物馆通过雷达互动系统与LED屏幕结合打造的巨幅沉浸式互动画卷《有邻衡王府》,展示衡王与家人们在花园里的休闲生活场景,市民游客通过触摸屏幕与画中人物互动,沉浸式感受明朝晚期的王府生活场景。
  潍坊风筝博物馆XR数字体验空间,围绕风筝主题开发了MR混合现实体验项目,参与者在虚拟与现实中看风筝翱翔、体验风筝放飞。
  
  “博物馆+”,与参与者更好互动
  “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展示的场所,更是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文化空间。”5月18日,潍坊博物馆学会会长慈文德表示,当下我市文博场馆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上,不断接入更多新技术新场景,推出“博物馆+”概念,与参与者培养更好的互动关系,以满足民众生活日异变化的新需求。
  慈文德表示,博物馆的互动性玩法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转型,通过技术赋能、叙事重构和跨界融合,将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场”。这种模式不仅激活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更推动了博物馆从“知识仓库”向“社会教育平台”的升级,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