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光影记录

当瓷器遇见音符:一场跨时空的文明复调

(2025年05月19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10日,青岛大学艺术学院22级音乐学理论专业全体学生来到青岛市博物馆进行田野调查,主要参观了馆藏明清瓷器陈列馆。那些沉睡于博物馆展柜的瓷器,将怎样与音乐理论知识产生共鸣呢?
  踏入馆藏明清瓷器陈列馆,发现志愿讲解员竟是顾晓梅老师时,大家不禁感到惊喜又雀跃。作为中国博物院十佳志愿者之星以及青岛大学艺术学院理论系的教师,她博学多才、睿智风趣,她的生动讲解为这场跨学科的对话增添了更多的亲切感。
  霁红釉玉壶春瓶、百蝠纹赏瓶、百蝶纹赏瓶、广彩瓷潘趣碗……在顾老师的讲解下,观赏完这些精美又极富历史意义的瓷器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这些瓷器按照颜色的使用,可以被分为单色釉和彩瓷。顾老师讲到,中国古代常采用的颜色为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也就是西方常说的三原色加黑白两色,而这五色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又有对应,即青对应木、赤对应火、黄对应土、白对应金、黑对应水。同时,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五声音阶也与此有着联系,宫对应土、商对应金、角对应木、徴对应火、羽对应水。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与美术所使用的五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讲解的最后,顾老师再次说道:“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就像这些瓷器上的五色源自五行,我们的五声音阶同样根植于天地自然。当你们在琴房练习时,不妨想想,每一个音符都连着千年的文明脉络,每一段旋律都是对历史和声的当代回应。”
  走出博物馆大门,轻拂的微风与近处海浪的节拍交织成奇妙的复调——正如所见的文物,每一件都是文明的复调,在时光的长河中等待着与当代人的心灵共振。这次田野调查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参观学习,当瓷器釉色的五色密码与五声音阶的数理规律相和之时,我们忽然懂得,传统文化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流动的乐谱,需要当代人用专业的视角去解读、去续写。正如顾老师所说的那样,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不同时空的审美基因在当代青年的眼中重新苏醒。
        青岛大学艺术学院22级 王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