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杰
3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的潍坊凯旋风筝制造有限公司,见到了该公司董事长王小平。
65岁的王小平现任山东省风筝协会副会长、潍坊市风筝运动协会主席。自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以来,他连续参与筹办了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2024年被评为“潍坊市风筝领军人物”。
“我从小喜欢风筝,那个时候,潍坊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五彩斑斓、随风舞动的风筝,看着天空中的一只只风筝,就觉得眼睛里都是光。”王小平是地地道道的潍坊人,回想起和风筝结缘,他内心充满感动与美好。成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刘玉奎老师。他跟着老师学习英语、积极参与各种风筝活动。在刘玉奎老师的推荐下,他担任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英文翻译。正是这些经历,让王小平正式步入风筝行业。
2002年,王小平创办潍坊凯旋风筝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现代风筝的贸易出口,迅速积累了大量客户。公司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许多海外友人甚至不远万里来到潍坊,只为亲手选购王小平制作的风筝。在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王小平的公司特别设计并放飞了一款“运载火箭”风筝,高50余米,十分逼真,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体型庞大,“运载火箭”风筝的成功放飞更是技术上的突破。这次大胆的创新不仅彰显了王小平及其团队的技术实力,也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誉。
传承创新,让风筝文化熠熠生辉。“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风筝更具魅力。”作为潍坊风筝文化的忠实守护者,王小平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他积极向老艺人求教,深入学习风筝扎制技艺,致力于保持传统风筝的制作工艺和文化精髓,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王小平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风筝元素与现代风筝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风筝作品。他将中国传统风筝中的经典图案,如蝴蝶、龙头蜈蚣等,与现代软体风筝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坚守传承的同时,王小平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推动风筝行业创新发展。在制作工艺上,他大胆引入新型材料,在保证风筝传统质感的同时,提升风筝的耐用性与飞行性能;在设计方面,他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流行文化,创作出一系列既具传统韵味又有时尚感的风筝作品。
文化是多元的,需要碰撞交流。王小平还积极探索风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开发风筝主题的文创产品、旅游线路等,为潍坊风筝产业注入新活力。“只有不断汲取各种潮流元素,与传统风筝制作相结合,才能丰富风筝文化内涵。”王小平带领公司团队制作出众多既引领时尚潮流又能贴近大众生活的风筝产品,不仅传播了风筝文化,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王小平说,他会坚守初心,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潍坊风筝飞得更远、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