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如果开始出现腰酸背痛甚至弯腰驼背的情况,或者发现身高变矮、走路变慢,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症。那么,骨质疏松症有哪些表现?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11月23日,记者采访了潍坊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闫彦昌。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骨质疏松症早发现早治疗
闫彦昌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随着衰老,人体骨骼内的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造成骨头里面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
年龄增长、女性绝经之后是罹患骨质疏松症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平时缺乏运动、很少晒太阳、经常吸烟、过量饮酒者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高。此外,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体重低、平时不喝牛奶、曾过度减重、患慢性肾病、慢性胃肠疾病、直系亲属患有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近两年发生过骨折者,也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这些人群及早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必要时完善骨密度测定。
老年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老年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比于男性,女性骨架和骨质量较小,骨峰值骨量通常比男性低,因此骨钙储备相对较少;女性在妊娠期及哺乳期若钙摄入不足,会调动自身骨钙用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使自身骨钙储备进一步下降。此外,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注意什么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症状包括全身乏力,易疲劳和负重能力下降;全身疼痛,通常从腰背痛开始,疼痛在活动后加重;身高缩短,可能出现驼背;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一旦具有以上风险因素或出现以上症状,可到医院放射科进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检测骨密度。
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除了遵医嘱按时服药、复查之外,生活上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均衡饮食。食用低盐、富含钙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蔬菜、虾皮、蛋类、坚果等。
晒太阳。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阳光照射,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和帮助钙质吸收。
适当锻炼。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锻炼,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和负重训练,如步行、跑步等可以提高骨强度。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过量饮酒加速骨质流失,抑制钙吸收,不利于骨细胞生成。
最后,闫彦昌提醒中老年人,预防跌倒非常重要。日常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跌倒造成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