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2版:聚焦山东大学潍坊日

16版:光影记录

你听过鬼故事吗

(2024年04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俊
  我们这代人是听着鬼故事长大的。那个年代,没有电视,也经常停电,为了省钱甚至连煤油灯都不点。到了晚上漆黑一片,院子里的树叶被风吹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偶有猫、狗或者老鼠在黑暗中神出鬼没,吓人一跳。这样的背景之下,鬼故事就特别有氛围感。
  我家讲鬼故事的总是祖父,他的鬼故事特别多,每天晚上讲都不重样。家人围坐,抱团听鬼故事,即使不点煤油灯也不觉得怕,甚至有点兴奋。祖父多是以“从前有一户人家”开场,很多时候,祖母都要嗔道:“你可别总吓唬孩子们喽!”可我们的胃口被吊了起来,哪里肯让祖父“罢讲”!
  祖父的鬼故事开始了,奇幻恐怖,千回百转,扣人心弦。连祖母都听得入了迷,有时还会急着问:“后来咋样了?”祖父讲得不慌不忙,而且越是情节曲折的地方越卖关子。我急得不行,感觉祖父再不接着讲,故事中的鬼就要从某个隐秘的角落钻出来了。祖父继续讲,我听得毛骨悚然,有一次我摸了摸胳膊,真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小小的心总是被什么东西提着,放不下来。
  祖父没有讲过“鬼”的模样,无意中给了我充分的想象空间。“鬼”在我的脑海中是鲜活的,他们青面獠牙、身形怪异、行踪飘忽,是极为可怕的存在。祖父讲的鬼故事有一定套路,“鬼”总是充当反面形象,主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结局一般情况下是大团圆。所以他讲的时候我是不怎么怕的,反正恶鬼最终的下场都大快人心。
  可听过鬼故事后,我内心的恐惧不知不觉增长了。我笃信,任何人死后就会变成鬼。白天路过坟地时,我都是飞一般逃过去,后来发现村子周围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坟,便有种无处可逃的恐慌。冥冥中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一言一行,不仅旁人可以看得到,还有一群我们看不见的“鬼”也看得一清二楚。最害怕的是半夜上厕所,一定要母亲陪着,否则连被窝也不敢出。
  还记得姑姑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踢鬼的故事》,我那时识字不多,看得一知半解。知道里面写到了鬼,后来再看那本书,到了那页就迅速翻过去,看也不敢看。后来才知道,里面讲的是鲁迅先生晚上遇到盗墓者的故事。
  虽然怕鬼,但依旧喜欢听鬼故事。人的心理就是如此,越害怕越觉得神秘,越神秘越觉得刺激。后来姑姑仿佛是继承了祖父的“衣钵”,也特别喜欢讲鬼故事。她讲的鬼故事都是从《聊斋志异》中看来的,比祖父的精彩多了,常常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开始意识到,“鬼”并非一种简单的形象,他们也像人一样,有高、矮、胖、瘦、美、丑之分,也有好鬼、坏鬼之分。他们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懂爱恨情仇。姑姑的鬼故事让我见识到一个精彩纷呈的江湖。
  就这样,我听着鬼故事长大了。鬼故事涉及到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鬼的世界简直就是另一个人间。我们的想象,穿越了生死之界,把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联系起来。
  如今的孩子们,都不再听鬼故事了。他们听的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有王子和公主,有城堡和宫殿。童话故事往往有美好浪漫的结局,孩子们沐浴着阳光长大。
  而听着鬼故事长大的我们,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生有一种特殊的认知,敬畏之心由此而生。我们还会觉得,人永远都不会死的,死亡只是另一个生命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