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星宇(化名)刚满两周岁,妈妈带其到医院体检时向医生反映,星宇比同龄小朋友说话晚,一岁半才开始有意识地喊“爸爸”“妈妈”,接近两岁时只有20个左右的词汇量。经过全面评估,星宇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需要接受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记者日前采访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医学博士李瑞香,请她讲解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相关知识。
李瑞香表示,生活中“语迟”宝宝并不少见。根据权威科研统计,2岁-3.5岁婴幼儿中,约有13.5%-17.5%面临语言发育迟缓,也就是说,平均每十个幼儿园小班的宝宝里,就有1个-2个面临语言落后问题。导致宝宝语言落后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先天因素(例如基因易感因素);其他感官障碍(例如听力障碍);其他儿童发育障碍或神经发育性疾病等共病(例如整体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等);后天成长环境因素(例如过度屏幕时间、遭受家庭成员忽视、虐待等)。这些可能的病因纷繁复杂,需要儿科医生、康复科医生等临床专业人士通过全面评估一一排查。如果经过循证的鉴别诊断,宝宝不患有其他感官障碍或儿童发育障碍,只有语言发育落后,通常会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
李瑞香提醒,语言是孩子与他人沟通最重要的媒介,语言能力的落后,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交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孩子由于无法顺畅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容易陷入焦虑,表现出极端情绪和行为。语言上的困难会影响孩子与外界的交流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让孩子失去许多发展认知和学习的机会。有科研表明,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3岁即遭到同龄人排斥,难以融入集体,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都大为不利。此外,从长远看,早期语言落后的孩子在入学后更容易面临阅读、写作相关的学习困难,极端情况下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在所有的“语迟”宝宝中,大约有一半会在学龄前自然赶上同龄人的步伐,另外一半(占所有儿童的8%-10%)则会面临长期的语言困难。
如何判断宝宝的语言发育是否达标呢?
李瑞香表示,首先可以观察孩子是否表现出以下语言落后的症状,比如开口说话晚;词汇量少,表达简单;不爱理人;难以融入同龄人;难以听从指令;注意力短暂;情绪暴躁,爱哭闹;发音不清;语言不流畅、口吃等,也可以对照儿童语言发育里程碑,做初步的自检。除此之外,可找专业机构,为孩子进行一次语言体检,详细筛查宝宝语言沟通发育的各个能区,包括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宝宝的社交沟通和认知玩耍能力。
“目前尚没有任何科学的方法能够在儿童语言发育早期准确预测哪些孩子能够‘赶上来’,因此,所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都应该接受科学循证的早期干预。”李瑞香表示,已经有大量临床科研和实践证实,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宝宝越容易获得长足的、功能性的进步,因此早评估、早干预才是硬道理,确诊后,尽早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