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满天花满城,山大潍坊喜相逢。4月15日,“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启动前夕,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一行走进活动举办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邀请山东大学学子畅谈潍坊故事。
宁静的山东大学校园里,有一片树林名为“文渊林”,又被山大人亲切称为“小树林”,这里环境幽静、位置绝佳,左拥图书馆,右抱文史楼,四处都是高大的法国梧桐。石桌木椅置于林间,无数学子来此交流思想、碰撞灵感,小树林成为一代代山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小树林里,记者见到了众多与潍坊缘分深厚的山大学子。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
你好潍坊,我在山大遇见你
在小树林一隅,记者见到了正在整理学习资料的武立冉,这位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一新生激动地告诉记者,走在校园里,她看到了众多潍坊元素,“山东大学潍坊日”的活动氛围已然非常浓厚。老家是山东德州,但武立冉一直关注潍坊每年举办的国际风筝会,“我和好朋友约好了这个周末一起去潍坊,但今年的风筝会实在太火爆,没能抢到票。”虽然心有遗憾,但16日的“山东大学潍坊日”还有风筝放飞活动,这让她再次燃起激情,“我要早早去观摩活动,在山东大学放飞潍坊风筝,在学校里先体验一把风筝会的气氛!”
与武立冉不同,2023级应用统计学研究生徐瑞曾经到过潍坊,与朋友一同参加了音乐节。“那天非常热,但是更火热的是潍坊人民的热情。”徐瑞回忆道,“我们在当地人的推荐下,去吃了地道的‘一鱼多吃’和正宗朝天锅,好吃到现在我还能想起味道。”除了美食,潍坊的文化气息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潍坊,随处可见卖风筝的摊点,‘世界风筝都’果然名不虚传。”她告诉记者,十分期待将来能再次去潍坊,不是作为游客,而是深入当地体验风土人情,在潍坊追逐自己的梦想。
“风筝之都、历史名城、菜都寿光!”李蕙宇是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当记者向她提起潍坊,她不假思索地抛出了三个关键词,并笑称这是她作为外地人的一种“刻板印象”。李蕙宇告诉记者:“‘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应该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听到山东大学和某座城市联合举办这种盛大的活动,这对促进校地共建无疑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她对此次活动十分关注,尤其期待将要举办的招聘宣讲会,看潍坊如何为山东大学学子提供优质的“生长土壤”。
来自文学院的张书君对青州和高密兴趣浓厚。“我之前曾到青州博物馆打卡,馆内的文物数量众多,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还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状元卷,当时给我很大的震撼。”张书君说,“我还特别想去高密看看,到莫言家乡和红高粱影视基地,接受文化熏陶。”对于即将举办的“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张书君兴趣浓厚,把多项特色活动都列入了打卡清单,她告诉记者,对于潍坊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名城,需要静下心细细品读,方能体会其中的万般风采。
从山大出发,跟我一起回潍坊
在小树林里,记者还遇到了几位就读于山东大学的潍坊学子,提及家乡,他们在言语间难掩骄傲与自豪。
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二学生刘俊伯是寿光人,一提到家乡,他便如数家珍般谈起潍坊好吃的、好玩的、好逛的,滔滔不绝。“对了,谈到我的家乡,怎么能不提寿光菜博会?”面对镜头,刘俊伯继续介绍道,“今年的菜博会就要开幕了,此前的新闻里,我看到今年更加突出‘科技味’,蔬菜新品种更加丰富了,大型景观也增加了,还推出了夜游活动,我一定要邀请同学们来我的家乡!”
朱悦与孟璐都来自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潍坊。
“临朐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沂山、老龙湾、黑松林都是游玩的好去处,我家在寺头镇,那里有山楂小镇,我经常会带些当地特产送给室友们。”孟璐说,“我很期待可以在‘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现场见到临朐的物产,届时就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特色,一起相约去潍坊。”
“本次举办‘山东大学潍坊日’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我们这些在外学子的关心和爱护。”朱悦说,“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的信心和决心。借此机会,我诚挚地邀请同学们到我的家乡,了解潍坊、爱上潍坊,和我一同将潍坊建成更加美丽富饶的地方。”
漫步校园内,“人文荟萃·更好潍坊”书法美术摄影展的横幅标语已经拉起,“才聚潍坊——直通名校”招聘宣讲会也准备就绪,“好品山东·潍有尚品”特色产品展和非遗技艺展的舞台已然搭好,潍坊风筝整装待“飞”,“山东大学潍坊日”的气氛渐浓,这场名校与名城的“春日之约”即将盛大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