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脊柱问题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隐患。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脊柱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潍坊市人民医院脊柱矫形外科副主任于明东详细解答了脊柱问题的核心诱因,并提供防护建议。
□本报记者 常方方
脊柱疾病高发的三大原因
生理性退化:椎间盘含水量逐年减少导致弹性下降,椎间隙变窄引发骨质增生,这种退行性改变会破坏脊柱力学平衡,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骤降,骨代谢失衡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风险。
慢性劳损积累:长期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弯腰劳作等不良姿势,使脊柱持续处于非自然受力状态。研究显示,每天保持同一姿势,椎间盘压力增加。
疾病继发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及脊柱肿瘤会直接破坏骨结构,而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引发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脊柱保护的五个生活要点
姿势管理:采用“三个90度”坐姿,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均保持90度。每隔30分钟起身活动。枕头高度以保持颈椎自然曲度为佳,建议选择记忆棉材质。
运动强化: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核心肌群,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需避免突然扭转脊柱的动作,如高尔夫挥杆。
营养补充:每日摄入800mg-1200mg钙质(相当于500ml牛奶+100g豆腐),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吸收。建议多食用深绿色蔬菜、坚果等富镁食物。
环境改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侧卧时脊柱应保持直线),搬运重物时采用蹲姿发力,避免腰部代偿。
定期筛查: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
必须就医的三种症状
进行性疼痛加剧:夜间痛醒或休息不缓解的背痛,体位变动时疼痛加重,可能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压缩性骨折。
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压迫症状,需警惕腰椎管狭窄或肿瘤。
结构明显变形:突发驼背或脊柱侧弯超过20度,需要及时就诊。合并呼吸困难时提示严重胸椎畸形。
于明东提醒,脊柱问题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