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上了年纪 别把疼痛当“老毛病”忍

(2025年09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将疼痛视作衰老的“必然产物”,默默忍受。但事实上,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长期忽视可能加重病情、影响生活质量。潍坊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田刘军表示,了解老年人疼痛的特点与应对方法,对守护老人健康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常方方
  分清类别
  老年人疼痛的常见信号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器官功能逐步衰减,免疫力有所降低,老年人疼痛常常不典型、易隐藏,主要分为两类。
  慢性疼痛更常见:多持续三个月以上,如腰背痛(久坐、弯腰后加重)、关节痛(上下楼梯膝盖疼、关节僵硬)、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皮肤刺痛、手脚麻木痛),常伴随睡眠差、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甚至不愿出门。
  急性疼痛别忽视: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如胸痛(可能提示心脏问题)、腹痛(警惕胃肠疾病)、骨折痛(跌倒后局部肿胀、不敢活动),多为急症信号,需立即就医。
  科学治疗
  止痛不只是吃止痛药
  治疗老年人疼痛需按病因“对症处理”,避免盲目用药。
  轻度疼痛:优先非药物治疗。关节痛可热敷(每次15分钟-20分钟,温度不超50℃)、轻柔按摩(避开急性期);神经痛可尝试理疗;骨质疏松痛需补钙剂和维生素D,并在医生指导下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中重度疼痛:规范用止痛药。若疼痛影响睡眠,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2021年《老年人慢性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优先选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如塞来昔布),避免长期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神经痛可联用普瑞巴林等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老人用药需按肝肾功能调剂量,不可自行加药、换药。
  特殊疼痛: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相关疼痛,需结合抗肿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应早期用抗病毒药和营养神经药物。
  日常护理
  三个细节帮老人“减痛”
  除治疗外,日常护理有助缓解疼痛、预防疼痛加重。
  调整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选软硬适中的床垫;关节痛老人穿防滑鞋,减少上下楼梯和蹲起动作。
  关注情绪和睡眠:疼痛与情绪相互影响。家人可多陪伴聊天、散步,帮老人建立规律作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助眠药物。
  定期复查:慢性疼痛老人每3-6个月复诊,让医生评估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药物副作用。
  田刘军提醒,老年人的疼痛从不是“忍忍就过”的小事,需家人关注、医生干预。及时发现、科学治疗、细心护理,才能帮老人减轻疼痛,安享高质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