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2025年主题为“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预防出生缺陷需要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科学的孕前准备、合理的孕期营养和定期的产前检查,完全有能力显著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对于出生缺陷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王小娜。
┬本报记者 王路欣
诱因及预防策略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发生的身体结构异常、功能或代谢异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逐渐表现出来的缺陷。它可由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引起,也可由环境因素导致,或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
世卫组织倡导,出生缺陷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致死、严重致残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治疗康复,减少儿童残疾,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必要的营养物质
叶酸 可预防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无脑儿)、降低唇腭裂发生风险、参与DNA合成和细胞分裂。计划怀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通过叶酸片、食物补充等方式补充叶酸,每日400微克-800微克。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菠菜、芦笋以及动物肝脏等。如果孕妇有叶酸代谢障碍、高血糖、肥胖等问题,要根据个人情况增加服用剂量。
碘 可预防克汀病(呆小症)、保证甲状腺功能正常、促进大脑皮层发育。含碘较为丰富的食物包括海带、紫菜等,建议孕期选择加碘食盐烹饪,每周最好食用1次-2次海产品(海产品一定要彻底煮熟)。
铁 预防妊娠期贫血、保证胎儿氧气供应、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风险。孕妇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孕期需适当补铁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孕妇应多食用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脏、血制品等,这些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孕妇在食用富含铁的食物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等,以增强铁的吸收效果。
钙 构建胎儿骨骼和牙齿、维持母体骨骼健康、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孕早期胎儿对钙的需求相对不是特别高,但仍需保证基本的钙摄入,孕中晚期胎儿骨骼发育加快,对钙的需求增加,孕中期每天需要的钙量是1000毫克,孕晚期每日需1200毫克。孕妇应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以及虾皮等,在摄入钙的同时,要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钙的吸收。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钙的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钙剂。
各阶段营养方案
孕早期(孕1周-12周) 胚胎器官分化关键期,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开始形成。虽体积小、增长慢,但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活跃,对营养敏感,需精准补充关键营养素。这个周期应重点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维生素B6,缓解早孕反应;锌,促进器官分化。注意少食多餐以减轻孕吐,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预防酮症。
孕中期(13周-27周) 此时胎儿快速生长,各器官继续发育,胎动也越来越明显。胎儿在这个阶段骨骼发育迅速,孕妇需要补充大量钙。同时,胎儿造血需要铁,孕妇要多吃瘦肉、动物肝脏、红枣等,预防缺铁性贫血。此外,每日增加200大卡热量,增加奶制品等含钙量高食物的摄入。
孕晚期(28周后) 胎儿在这个阶段发育基本成熟,胎位也逐渐固定,这个阶段胎儿体重快速增长,各方面发育较快。孕妇需要较多营养物质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要求,可通过补充优质蛋白质、钙、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方面补充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孕晚期要控制体重,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影响母婴健康。建议坚持适度运动、少食多餐,控制高糖食物摄入,保证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王小娜提醒,广大女性一定要重视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孕期保健档案并按时产检。有遗传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要进行遗传咨询,分析遗传病影响胎儿的几率,积极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