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16版:光影记录

“新农人”郭秀智绘就生态经济双赢画卷

(2025年09月16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秀智在捡拾鸭蛋。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希明
  对于寿光市上口镇许多村庄的群众来说,弥河东岸的废弃砖厂曾经是堵心的地方,而如今这里成为聚宝盆,一边每天输送绿色能源,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一边成为鱼、鸭、鸟等动物争相栖息的宝地,相互之间结成绿色生态循环供应链,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人们被此处的生态、产业振兴等巨大张力所吸引的同时,亦记住了项目操盘手、“新农人”郭秀智的名字。
  郭秀智原籍郭家下口村,之前在寿光市中医医院工作多年,后来他看好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离职回乡创业,对上百亩的砖厂旧址产生浓厚兴趣。“这里面积大、不缺水,还有芦苇和野草,自然风光美,生态资源好,完全可以下一盘生态经济的大棋!”9月12日,郭秀智说,他引进和建设牧光互补项目,经过地形整平、积水清理、道路修建等前期工作,光伏发电项目按时开工,如今并网发电,每年向国家输送720万千瓦时清洁能源。
  依托园区水系纵横、水面开阔和芦苇、野草等植被丰富的优势,郭秀智压茬展开生态养殖,引进数百只“生态鸭”,包括凤头鸭、连城白鸭等。
  如今,这些“生态鸭”每天产蛋200枚左右,投放市场后引起较好反响,培养了一批“回头客”。随着天气慢慢转凉,鸭子即将结束产蛋周期,郭秀智开始忙活风干鸭项目,继续向社会奉献舌尖上的生态美食。
  随着牧光互补项目逐渐步入正轨,郭秀智的创业蓝图进一步扩展。为增加园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旅游看点,他花费近万元,从外地购买两只黑天鹅,买来孔雀蛋孵化出小孔雀,还计划引进东营黄河口大闸蟹,让人们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这里是上口镇乃至周边最大的天然湿地,自然风光秀美,最能唤醒人们的乡愁记忆。”郭秀智说,他的愿景是打造一个集观光、体验、研学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链条越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