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消费新图景·聚焦夜经济

16版:光影记录

@潍坊张立彬 阔别65年的老友在找您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赵春晖 实习生 谭乐妍
  7月29日,来自北京、今年79岁的刘天鹰辗转联系到本报记者,讲述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请记者帮忙寻找他阔别65年之久的儿时玩伴,圆自己数十年的一个心愿。
  刘天鹰父母早年参加革命,他自1946年出生后,一直跟随父母在各地辗转奔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母的工作调动依旧非常频繁,因此,我小学期间换过五所学校。”刘天鹰介绍。
  1958年,刘天鹰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如果再频繁更换学校,不可避免地会对学业产生一定影响。当时,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于是他独自到青岛,在青岛二中就读。为了在青岛生活方便,父母让他借住在当时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莱芜二路25号的远房亲戚家。
  亲戚家有四个孩子,大哥叫张立昆,二姐叫张立雯,三姐叫张立瑛,四妹叫张立彬。“我和二姐、三姐、四妹的年龄相差不大,平时一起学习、玩耍,虽然我是借住,但他们对我都非常照顾,家里有好吃的都先给我。”刘天鹰说,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他一直铭记于心。
  1960年,在他即将上初三的时候,父母将他接到北京就读,他自此搬离张家。当时由于年纪小,对这次分别没放在心上,总感觉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没想到,这一别就是65年。
  参加工作后,刘天鹰曾回到青岛当时居住的地方寻找他们,得知张家早已搬离了此地。后来,他辗转和定居香港的张立昆取得过一次联系。
  刘天鹰在和张立昆交流中得知,1966年左右,张家举家搬迁到潍坊定居,四妹张立彬曾在潍坊肉联厂从事化验员工作。“那次交流非常仓促,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只记得姐妹三人在潍坊定居,四妹张立彬曾在肉联厂工作。”刘天鹰说。
  这次短暂的联系后,刘天鹰和张立昆又失去了联系,此后再也没有了消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刘天鹰对这几人的思念越发强烈。今年4月,刘天鹰曾来青岛、潍坊两地寻找,但未能如愿。
  “四妹张立彬的信息最全,年纪也最小,能联系上的希望最大。只要能和她联系上,其他兄妹几人的信息就知道了。”刘天鹰说,希望这篇报道能让张立彬看到,知道远在北京的老友一直牵挂着他们。
  如果张立彬,或者认识她的亲朋好友,看到此报道,可拨打电话18264465696与本报记者联系。愿这场阔别数十年的重逢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