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导读

03版:消费新图景·聚焦夜经济

11版:公益广告

15版:望海听风

16版:光影记录

孩子上高中不想住校
家长该如何巧妙引导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潍坊晚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孩子即将步入高中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让孩子住校,还是走读?这一选择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习环境,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最近,部分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他们希望孩子上高中能住校,因为学校管理会严格一些,孩子能更安心地学习,可是孩子不同意。那么,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同时,家长应该如何沟通,引导孩子看待住校的积极意义?心理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
建立情感连接,表达理解关心
  倾听顾虑而非强制。首先,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为什么不想住校。比如,是不是害怕孤独,不适应新环境,担心与家人分离等。通过倾听,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表达出对他们感受的理解和共情。
  表达关心而非压力。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建议是出于对其成长的关心,而不是为了方便自己。可以说:“我们理解你不想住校,我们也希望你能在家里,但更希望不要错过住校帮助你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培养独立性的机会,这对你的未来很重要。”
强调积极意义,激发内在动机
  高中开始住校是培养独立的最佳时间。上高中后即将成年,是人生少有的独立历练的机会,之后就成年了,再倒逼独立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而且高中相比之前和之后,自己不至于太小,又可以获取父母和老师较多辅助独立的机会。
  住校可以培养独立与责任感。住校生活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管理时间、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等。这些能力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告诉孩子:“住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是一个让你学会独立、成长的机会。我们相信你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住校可以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住校可以减少外界干扰,让孩子更专注于学习。可以跟孩子解释说:“住校能让你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学习,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和学习安排,这有助于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住校有利于培养社交机会和集体归属感。住校生活可以让孩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不妨这样说:“住校会让你有机会认识更多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种集体生活会让你感到更加充实和快乐。”
缓解孩子担忧,提供安全保障
  如果孩子对住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可以建议孩子先尝试短期住校,比如一周或一个月,看看是否能适应。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可以先试试短期住校,如果你觉得不适应,我们可以再调整。我们希望你能感受到住校的好处,同时也尊重你的感受。”
  要让孩子知道,虽然住校了,但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不会减少。家长可以承诺定期去看望,或者通过电话、视频保持联系,可以说:“即使你住校了,我们也会经常来看你,随时和你保持联系。你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我们是一个家庭。”
  家长还可以向孩子介绍学校的心理辅导资源、家长主动搭建老师和同学的支持系统,让孩子知道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以依靠。可以说:“学校有很好的心理辅导资源,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帮助你适应住校生活。你不是一个人面对这些挑战。”
共同制订计划,鼓励孩子参与
  要让孩子参与决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强迫住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住校的利弊,并让其提出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可以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住校的安排,听听你的想法,看看怎么能让你感到更舒适和安心。”
  如果孩子同意尝试住校,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些小目标,并在其达成目标时给予奖励。比如,孩子坚持住校了一个月,可以带孩子去做其喜欢的事情。可以说:“如果你能坚持住校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一起庆祝,作为对你努力的鼓励。”
立足长期视角,关注未来受益
  家长要帮助孩子看到住校对其未来的影响。可以提到:“住校的经历会让你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更加从容,因为你已经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和管理自己。这不仅对你现在的学习有帮助,也为你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长可以分享一些成功的住校生的故事,或者孩子认识的学长、学姐的住校经验,让孩子看到住校的积极一面。可以说:“很多优秀的学生都经历过住校生活,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还学会了如何独立和坚强。你也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保持深度耐心,避免强制急躁
  如果以上这些话语说完,孩子仍然不愿意住校,家长不要强迫,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其慢慢思考和适应。可以说:“我们可以再给你一些时间考虑,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一起讨论。无论你决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你。”
  家长要明白,住校的问题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需要持续的沟通和引导。可以通过日常的聊天,逐渐让孩子感受到住校的好处,而不是通过一次对话就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