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马宇琪 实习生 徐子惠 尹钰涵
在青州市庙子镇黄鹿井村,有一口青石古井,井沿被磨出道道绳痕,仿佛一本无字史书,镌刻着村庄三百余年的兴衰沉浮(上图)。
古井的井壁由多块青石错缝叠砌,井底铺就鹅卵石滤水层,井台筑了围栏防止人跌落。村委工作人员石桂霞指着井口的绳痕说:“几百年来,村民用麻绳、皮绳日复一日提水,竟然在坚硬的青石上刻下近40道凹痕。这些绳痕深浅不一,最深处可容一指,成为测量时光的天然标尺。”
据介绍,明洪武年间葛氏迁居此地时,村名小北崖村,这里尚无水源。清康熙末年大旱,村民葛文亮挑水途中偶遇一位牵黄鹿的道人。道人饮尽两桶水后,以赶鹿棍在青石板上画圈预言:“此地井水潺潺,打井需要三番,一升石渣一升钱,还需十三王子才能穿。”言罢飘然而去。葛文亮依言组织村民掘井,果真在三丈深处涌出清泉。为纪念这段奇缘,村庄改名“黄鹿井”,村民还在井口附近立了道人与黄鹿的石头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