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了解掌握急救护理知识,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如何识别热射病?现场急救黄金步骤有哪些?昌邑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
□本报记者 王路欣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等于重度中暑+器官损伤。高温环境下身体产热远超散热,导致核心体温骤升,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老人、户外工作者、运动爱好者是高危人群。
如何识别热射病
如何快速识别热射病?请记住三大信号:超高体温、意识障碍、皮肤干燥发烫。
高热:体温≥40℃(核心温度可能更高),皮肤干热无汗或少量出汗。
神经系统异常: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抽搐甚至昏迷。
循环系统症状:心跳加速、血压变化。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
其他: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热射病尤其危险,因其体温调节系统未完全发育,症状可能进展更快。
现场急救黄金步骤有哪些
现场急救黄金步骤为“移-降-测-送”,黄金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第一步:移,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
第二步:降,用湿毛巾、冰水袋敷颈部、腋下、腹股沟;冷水喷洒全身;浸泡冷水浴。
第三步:测,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目标38℃。
第四步:送,降温同时拨打120,转运途中持续物理降温。降温速度决定生存率,每拖延一分钟,器官损伤风险增加10%。
热射病有哪些急救护理常识
●快速降温
热射病急救的关键是在30分钟内开始降温,目标是将体温降至38℃以下。有效的降温方法包括:
冷水浸泡法:将患者(胸骨以下)浸泡在18℃-26℃凉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加速散热。此法降温速度可达0.11℃/分钟。
冰敷法:用冰袋或冷水浸湿毛巾敷于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蒸发降温:用凉水浸湿全身后用风扇吹,或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衣物里。
环境降温:移至空调房,调节室温至22℃-25℃。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慎用过低水温;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降温过程中可能出现肌肉抽搐,需防止受伤。
●谨慎补液
如患者意识清醒,可少量多次给予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淡盐水。昏迷患者不可强行喂水,以免呛咳窒息。
●常见误区要辨清
○误区:热射病就是普通中暑
真相:热射病是重度中暑,有生命危险,必须紧急救治。
○误区:出了汗就不会得热射病
真相:热射病患者可能停止出汗(皮肤干热),但前期可能大量出汗导致脱水。
○误区:降温到患者感觉凉爽即可
真相:需持续降温至腋温38℃以下,并用体温计监测。
○误区:可以服用退烧药降温
真相:热射病禁用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是唯一有效方法。
●现场急救后要及时送医院
现场急救后,即使症状缓解也必须送医。因热射病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热射病急救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快速降温、快速送医。夏季高温期间,请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注意对儿童、老人等脆弱人群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