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
好多个夜晚,远离人群的喧嚣,在灯光的照亮下,我习惯性地铺开牛钟顺的文集《云影泽畔》。全书共分四辑,篇篇都是经典,内容真实而丰盈、深情又绵长。
那镶着云影的泽畔是作者家乡的渠河畔吧?在云朵之下、渠河之畔,“叶落归根”的作者退休后,将一腔热情抛洒给了母亲、族人、养育他的土地。他曾经将几个月的工资捐给村里,那条门前的柏油路,那些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日子,通过作者的笔端流淌。
在那棵三人方能合抱的梧桐树下、在那四季都温热的炕头上,作者夜寐不安,经常衣不解带地陪同失智的老母亲,度过了几年挨在娘亲身边的美好时光。“这么多人围绕着老娘,像极了院子里的老梧桐,哗啦啦摇响着满树的落叶……”母亲多少钱也不换的大梧桐树,终究接受了最不愿看到的一幕。
“在那个中秋佳节前十七天,那个叫我‘锅锅’的人,走了……”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泪如泉涌。一样是失去了娘亲的人,那种痛我深深懂得。
《四大大》一文读过了若干遍,仍然让我泪流满面。刚满周岁没有记忆的作者,从父母嘴里知道了那个抹着眼泪不舍得离开他、不舍得离开家去参军的四大大,并没有血缘关系。那时候不会想到,四大大当时抱起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婴儿,长大后的作者重情重义,不仅用文字记录,更用实际行动予四大大晚年以周全。“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五月,四大大一家三口,我与老娘,我们终于相聚在同一屋檐下……”这种天伦之乐,让我的心里也溢满了幸福。
从作者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作者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是他的心态一直年轻,这都体现在他学养丰厚的侃侃而谈里,“裸露”在他的这本《云影泽畔》里。在作者的心中,自己依然还是那个会吹拉弹唱的小伙子。60岁以上,文学上雅称为“迟暮之年”,也只能是广义上的暮色将近。对作者个人而言,却是将近未近,这从他的书中也能读得出,一定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作者吧,才会有如此激情饱满的文笔。
任何时候,我家的沙发、床头总是散落着书。《云影泽畔》一直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予我以精神食粮。
是夜无眠,干脆穿衣坐起,又一头扎进了《云影泽畔》里。作者以一个凡人的心态,咀嚼着和别人相同的岁月,却写下了不同心境的文字。再读他的文字,再读文字里的故事,每一个情节在脑海里放映。
这是作者的暮色将近未近,希望也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