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敏
健身设施“遍地开花”,运动类应用风靡一时,推拿理疗与瑜伽课程成为时尚潮流,市场上也涌现出各种养生、低糖、低卡路里的健康食品选项……如今,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与健康相关的消费新场景和消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者的健康消费追求也上升到新的热度并持续升温。
近日,“国家喊你来减肥”等相关的健康身材管理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健身”也成为时下颇受欢迎的健康消费。
清晨7时,在潍坊高新区万声健康工场三楼的综合运动中心,相继有人前来健身运动。市民刘女士做完运动器械锻炼后,开始准备拉伸运动。“早起打卡健身,感觉一天元气满满。我长期坚持健身,平时还会约朋友打羽毛球等。每个月,我都会在健康管理上投资,坚信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刘女士说。
傍晚6时后,该综合运动中心迎来人流高峰。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球类运动区域活跃着众多人群,还有不少人在健身器材前排起了队。正在锻炼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体重管理成为热议话题,我注意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重控制和健身锻炼。受此影响,我与同事们一同办理了健身卡,打算利用周末或是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一起来锻炼。”
万声健康工场品牌中心经理孙蔚介绍:“目前,工场会员达到13000人,会员复购率超过70%,增长率达30%。三楼是一整层的综合运动中心,这里的消费者也是相对最多的,每月承接人数达18000多人次。”
除健身外,心理健康消费也逐渐兴起。以心灵与身体双重疗愈为特点的新型健康消费模式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颂钵敲击的震动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后,感觉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逐渐沉静稳定,堆积的压力也随着声音释放消散。我觉得这笔消费很值。”36岁的小静说,当压力大时,她就喜欢来到潍城区云婵颂钵疗愈SPA店进行身心放松。
在寒亭区益新街上的一家推拿馆内,接受推拿服务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馆内的两位推拿师几乎无缝衔接地忙碌着。“有时候预约的人数都排满了,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健康方面的消费了。”该推拿馆负责人李玉杰说。
瑜伽馆、能量疗愈SPA馆、头疗养生店、心理咨询室……这些以心理健康和疗愈为主的店铺推动着健康消费向更加精细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主打健康养生和以售卖轻食为主的餐厅也应运而生,广受消费者青睐。奎文区的鸢都杏林食养厨房,以药食同源健康餐为主打,特色药膳炖汤、面食、简餐等,吸引不少消费者光顾。“常客多以中年消费者为主,比起特色美食菜,他们更愿意选择养生餐。”店内服务员告诉记者。
而年轻人在健康餐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喜好。在潍坊银座商城三楼的沙拉啦轻食店,以健康低卡为主打的墨西哥鸡肉卷搭配黄瓜、雪梨汁,成为该店销售最火的套餐。“作为朝九晚六的打工人,外卖吃腻了不说,体重还一路飙升,现在更倾向选择轻食,菜品丰富,营养又健康。”正吃午餐的一位顾客表示。
健康消费为提升消费品质和升级消费结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这一新兴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市场上依旧存在虚假宣传、过度营销以及诱导消费等不良现象。要打造健康消费市场的良好环境,还需相关部门加强对健康消费行业的规范与指导。要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普及活动,持续提升大众对健康消费的正确认识。商家也应当秉持诚信原则,向消费者提供诚信的产品和服务,共同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