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常方方
1949年2月,20岁的王福长为守护新婚兄长的安稳生活,毅然踏上从军之路,从此音信长绝于战火硝烟。而今,跨世纪的寻觅终得回响,王福长烈士的安葬地被找到,烈士亲人终于等来一场迟到的“团圆”。“奶奶、父亲都可以安息了,三代人的找寻,最终画上了圆满句号。”4月2日,王福长烈士侄子王发让感慨地说。
王发让回忆,他小时候奶奶就总是跟他说起叔叔,当年参军入伍的应该是他的父亲,由于父亲刚结婚,叔叔便主动提出替他父亲参军。从小父亲就教育他,要将叔叔也当作自己的父亲。
王发让说,以前总听奶奶、父亲提起寻找叔叔的安葬地,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奶奶临终前,将父亲与他叫到床前,反复叮嘱的一件事就是要找到叔叔的安葬地。“这是奶奶多年来的心事,也是她一辈子的遗憾。”王发让感慨,奶奶1991年去世,这么多年他们从未停止寻找叔叔的安葬地,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前段时间,王发让看到了《潍坊晚报》报道的帮烈士寻亲的新闻,便联系了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帮忙找到叔叔的安葬地。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又联系到志愿者王帅康,希望能一起帮忙找到王福长烈士的安葬地。
随后,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王帅康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峡山区有一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姜其贵,和王福长烈士曾在同一个部队。
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王帅康一同前往姜其贵家中,根据姜其贵回忆,他与王福长是一个连的战友,都曾在94师280团2营4连,他们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就是长津湖战役,并且他们营打得很好,还受到了表彰。王福长牺牲的那场战役打得非常惨烈,很多战友都牺牲了。
通过姜其贵的回忆和查询资料确认,王福长烈士1929年1月出生,1950年12月在朝鲜咸镜南道牺牲,安葬在长津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今年4月1日晚上,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启合与志愿者王帅康、吴连军、王建龙,一起来到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后甘棠村王发让家中,将烈士安葬地信息和烈士陵园照片送给家属。
王发让感慨,他们家三代人七十余年的愿望终于了了,奶奶临终前特意交代要找到叔叔的安葬地,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如今在他这一代终于找到了。他特别感谢峡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王帅康等志愿者。“为了传承叔叔的革命精神,我之前也参军入伍了,曾经服役于原成都军区空军某部。”王发让说。
“我在老家给叔叔修建了衣冠冢,逢年过节就去祭拜。”王发让说,如今找到了叔叔的安葬地,全家人也没遗憾了。
青山忠骨埋壮志,血脉长河续荣光,这段替兄从军的传奇让人为之动容。希望更多烈士与家人“团聚”,了却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