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马宇琪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消费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心头好”,偏向可持续品牌、购买节能产品、日常选择低碳出行……连日来,记者在城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3月17日,记者在城区胜利东街与天润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一家循环商店内陈列着玩偶、服饰及手工艺品等,几名年轻人不断对比几件同类物品,想选出其中最具性价比的一件。“所谓的‘循环店铺’简单来说就是把你闲置的衣物、配饰以及别人送的礼物、小玩偶等送到店内寄卖,如果未售出,不收取任何费用,相当于线下二手交易平台,目前开店不到两个月,已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已经卖出不少商品。”该店负责人说。
高新区的“05后”男孩小张在网上了解到这家店铺开业的消息后,送来了手办、玩具等闲置物品,还有寿光的顾客和家人驱车赶来,寄售近百件闲置品。
18日傍晚,在城区谷德广场附近一家简餐店,服务员正忙着将刚出炉的意面分装成小份餐盒。“去年推出‘一人食套餐’后,年轻客群的复购率提升了40%。”该店店长韩先生查看了店铺的后台数据,粗略计算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折射出消费趋势的嬗变。
城区明珠花园小区居民梁女士经营着一家快餐店,为增加收入,几年前干起社区团购的活。3月19日,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订购小份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顾客在订餐时特别注明“不要过度包装”“自带餐盒”等。同日,在城区新辰天地购物中心的盒马鲜生超市,一人食的烤鸭套餐卖得十分火爆。“我现在更喜欢买小包装的饭,既能控制饮食,又不会浪费食物。以前看见好吃的,就会忍不住买很多,吃不完坏掉只能扔了。”市民王女士说。
19日,20岁女孩小顾来到城区新辰天地购物中心一家潮流集合店,选购帆布袋。“超市里一个塑料袋收费三四毛钱,我现在出门购物通常会带上帆布袋,一是环保,二是省钱,帆布袋啥都能装,拎着比塑料袋更好看。”小顾说。
在潍坊年轻人的社交圈里,“闲置交换派对”正成为新时尚。每月第三个周六,大学生小周都会策划这样的活动,派对参与者将闲置物品通过“以物易物”完成交易。活动参与人数已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20人。“我们选择的地点通常是咖啡厅、下午茶餐厅等场所,这种面对面的交换让环保理念更具传播力,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加入我们。”3月18日,小周对记者说。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十分智能,这些功能太有吸引力了。”3月19日,在城区泰华城一款新能源车的展台前,一名前来看车的“90后”消费者说。新能源车的高性价比精准满足了年轻人“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理念,近年来成为很多人购车的首选。这名消费者还表示,讨厌汽车尾气是她不买燃油车的主要原因,她平时都是骑电动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年轻人用青春和热情积极探索生活打开新方式,以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引领时代新风尚,将环保的种子种进了更多人的心里。当商业逻辑与环保理念找到共振频率,或许就是最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必当“苦行僧”,而是在消费与环保并行的两条线中,找到让生活更美好的平衡点。